<1>
一直很喜欢李安的电影。
曾听别人评价起李安:“他的电影可以自由游走在各种文化、各种题材之间而不受限制,只为人性讨一个说法。”那么如果我肆意忖度李安电影的核心大概就都逃不过“内心”二字。
“内心”不是个好用的词,说起来拗口,写起来也不那么文绉绉。但是它就是那么简单而又纯粹,所有有实有形的信仰在“内心”面前都不过是碾碎成渣的虚无和不着边际。
而李安一直都是那个关注人物内心情感的导演。
回归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说的是了年轻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争中与战友凯旋归来并被誉为美国英雄,借由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揭露这群士兵在战场上真实经历的故事。
男主人公比利·林恩初入伍的动机并没有多少爱国主义情结的伟大,19岁涉世未深的少年入伍初衷不过只是为了想保护最爱的姐姐。在那个反战情绪严重的时代,出征他国也非见得是件让普世众人多么认同的一件事。
但比利·林恩就在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做了一件英勇无谓的事。战争中的摄影机记录下了比利·林恩是怎么冒着风险去救下了自己的战友,并且如何赤手空拳地搏斗杀死了敌方的敌人。
<2>
毫无疑问,在吹捧鼓噪英雄主义的当下,比利·林恩火了。他和他的一班战友成了众人引吭高歌的伟人。感激涕流的路人纷至沓来,无所不用其极的颂咏着他的伟大和光荣。
踩破门槛的当然不止慕名而来的围观民众,还有探寻故事真相的新闻媒体人和追名逐利的娱乐界,当然还有那场感恩节的橄榄球公开赛。
众人似乎都在探寻英雄何以伟大的蛛丝马迹,而伟大又是什么?伟大从不是自我吹嘘的标签,在比利·林恩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为难关头去救了自己的战友,哪似记者口中问的那么玄乎。
但浮躁的社会就是急于用镁光灯和背景板来推崇英雄的伟岸光辉。无论是有真命天女的大腕秀还是美女成扎的拉拉队,似乎无一不在暗示着伟大变成了一场做秀。虚弱浮夸的秀场如烟花一瞬炸裂开来,国歌骤然响起,他的脸映现在大屏幕上所有人热泪盈眶,人们享受着那一刻的伟大洗礼。
但后来呢?球队的大佬告诉我们,人们的忘性很大。
是啊?繁华落幕终成枯,性命相抵的光辉原来成了别人消费的产品。而这就是你的人民,他们为了私欲奔忙,假装理解你的人,讥诮你为政治工具的人,甚至有些傲慢地拿钱给你标明买电影的身价。
说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只是因为你身上制服和胸前奖章的人。
伟大之所以伟大不止是因为他光辉还因为它绑架束缚着一个人。
<3>
电影中最心疼的一幕还是比利·林恩一见钟情的拉拉队员菲森的告别。
比利·林恩试探性地玩笑话说自己可以逃跑。但拉拉队长说“run away? 你是授勋的英雄啊,你要回到战场上去。”看到那里时,我的心不由被戳凉了半截。
他并不想成为受人追捧的英雄,这个在焦点聚光灯下傻站完全程结尾的大男孩,哪里渴望什么世俗授予的荣耀。回伊拉克可能就是面临着死亡,遥无归期,谁又能包容他的脆弱?
片中还有一个举重若轻的人物就是比利·林恩的姐姐,那个只爱弟弟的姐姐。虽然,她也想尽了一切办法想帮助弟弟就此退役,但她却不知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悲凉。她在最后气恼地敲打着方向盘时,她既无私,却又是自私。
最终,影片的结尾比利·林恩坐上了回去的车。他看遍了媒体人真真假假的面目,听遍了观众的赞美溢词,期间有还有反战人员的暴动和辱骂和家人的不理解。一切不过世俗尘埃,他已不属于这里。
车上,所有的队员都对比利·林恩说了句:I LOVE YOU . 少年终于明白,这或许就是他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宿命,或许这不是他真正的选择,但是他已找回真正的归宿。
<4>
就像罗曼罗兰曾说的那句: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电影终将散场谢幕,而比利·林恩也踏着阳光又驶回了伊拉克。
这或许不是最好的结局,可是它是最入人心的结局。
李安在这部电影中没有深入刻画主旋律的反战情绪,也没有过多描述战后死亡留下的伤痛。他用充满人文主义的阳光告诉了光辉人物下的内心和人性。
很多人评论这部电影将其归为少年最终的成长史,我最后想用总结的词还是归宿。
于我们于普通世人,何以为归宿?我们又将归宿何处?
其实一切的答案不过所有战友对比利·林恩说的那句:I LOV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