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时候,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和父母逛街,在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围着一大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
众人皆踮起脚,伸直脖子,议论纷纷。
出事了?死了?看样子够呛。多可惜啊。谁干的?坏了良心啊!
我越听越好奇,挤不进去,干着急。
一旁有个小伙子,二十出头,跳起来也看不清,比我更着急,直挠头。
猛地,他大喊一声,让开让开,我是死者家属!
所有人瞬间回头,都大张着嘴,下意识闪开一条道。
小伙子冲进去,没过几秒钟,又满脸通红,头也不回地跑了。
人群爆发出一阵哄笑,也就散去了。
我这才看清,地上卧着一头死驴。
贰
从那时起,但凡看到街头有大量人群聚集围观,我都心怀戒备。
生怕费了半天时间,挤出一身臭汗,又看到一只驴。
我告诫自己,要做到:不围观,不评论,不转发。
知易行难。
每次真的遇到,理智劝我快走,不听使唤的双脚总是出卖我。
心里住着一匹野马,我都没有根缰绳。
这种无力与分裂,跟过年时领红包很相似。
嘴里说着不要,手早就伸了过去。
连小孩子都知道,钱是好东西,这是天性。
就像广大群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都爱吃瓜看热闹,这是人性。
只不过,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免会觉得,吃瓜群众越来越多。
这其实是错觉。
叁
以前,信息传播渠道有限。
能被挑中的瓜都得品相好,够分量,自然数量不多。
加上路途遥远,装车时挺新鲜,送到群众手里早已蔫了吧唧,吃多了腻味。
散落在线下的吃瓜群众三五成群,饥肠辘辘,慌不择食,有奶就是娘。
瓜不够吃,没有西瓜创造西瓜也要吃,一言不合就聚在街头围观。
现在好了,网络如此便捷,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每天生产的瓜连起来,不知道能绕地球多少圈。
只要一睁开眼,打开手机,全宇宙的西瓜都属于你。
它们排着队,眼巴巴地任你挑选试吃,全都水灵灵,热乎乎。
但凡网上有个风吹草动,吃瓜群众不等吹响集结号,乌泱泱自发赶来,人人自带沙发和表情包。
你看,群众还是那些群众,只不过,科技的进步,降低了吃瓜成本。
肆
我一直对吃瓜群众怀有敬意。
书上说,吃瓜群众最聪明,最睿智,是历史的创造者。
脱离了群众,我们什么也不是。
我们不能端群众的碗,砸群众的锅,这叫没良心。
甚至,有媒体这样评价吃瓜群众:围观改变中国。
本来有点小疑惑,当年在街头,如果发生车祸,或者有人被打,或者路人晕倒,很少能引起围观,人们大都脚步匆匆,视而不见。
反倒越是无关紧要的事,围观者越多,谈论越多,情绪越多。
都说时代变了,我开始深信,积累了丰富吃瓜经验的群众,在互联网时代,味觉会更高贵。
可这依旧是错觉。
和当年街头围观相比,网上的吃瓜群众口味并无多大进化,挑选瓜的标准还是那两个字:热闹。
越是热闹的,狗血的,事不关己的瓜,群众越爱吃,越吃越有滋味,吃得口水横流,瓜皮满地。
越是严肃的,认真的,有深度的,事关切身利益的瓜,反倒无人问津,就算张嘴想吃,也是欲言又止。
伍
没错,吃瓜不要钱。
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瓜热销,是群众的自由,更由传播规律决定。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我永远热爱吃瓜群众,永远热泪盈眶。
但对于你,我想问个问题:
吃瓜总归是要花时间的吧?
人人都知道,时间宝贵,不能浪费,要远离那些不能实现自我提升的事情。
偶尔吃个热闹的瓜,娱乐一下,不为过。
可总为太多的热闹驻足,是不是应该在深夜里稍微多想一想,自己怎么就那么闲?
再者说,整天盯着隔壁老王和老王隔壁老宋的事儿,能对自我提升有什么帮助?
当然了,看热闹吃瓜容易,拿起来就吃。提升自我,实现起来很难。
总是做容易的事,总是停留在舒适区,退化到最后,别的做不了,你也只配看热闹吃瓜了。
到那个时候,也会有吃瓜群众围着你,还会有人高喊:
让开让开,我是死者家属!
图片作者:geralt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