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如此深切体会过什么叫“昨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相信大多考研儿都有这个想法,希望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985211的梦想。其他专业我不了解,但金融专业考研在18年时,考985或者211只要过线,希望还是很大的。就算最终没有录取,也能调剂一个好的财经院校。
所以在19考研时,我身边的同学大都报的某985或部属211,没有任何人报双非院校,报名时,大家可能都觉得:双非?不读也罢。
自从调剂系统开了,每分每秒都尤为宝贵,心情也像是做过山车,但这过山车最终竖直状态卡在那里了。
我一开始想得很美,觉得自己算考985落榜的学生,应该还是有希望调剂个211的,于是开始搜寻A区的211,看哪里有机会。
找到了!赶紧加群,群内一堆嗷嗷待捞的考生不断向老师提各种问题,老师也非常热心地解答,好家伙,一堆985211的本科生,分还贼高,他们怎么也沦落至此?
眼见A区211无望,我赶紧看B区211,又是一顿加群的操作,进去后,又是同样的一群嗷嗷待捞的考生,老师很高兴,听考友说,他们校长也很高兴,从没看过质量这么好的调剂生源,好些个top985的,他们都不想要一志愿的了。
大致了解了行情,就开始在系统上填报调剂院校,调剂系统开放时间不长,各院校还有自己的系统关闭时间,考生最多同时投递三所院校,投递后志愿会被目标院校锁定,有的院校审核迅速,若不符他们的招考要求,志愿会迅速解锁,考生就能赶紧申请另一个院校。而有的院校,电话也不接,短信也不回,它要锁够你十多个小时,有的甚至是锁两三天,真的狗。
系统刚开时,我就填了一所B区211、一所A区财经院校和一所省部共建双非院校,211没有任何音讯直到志愿解锁,财经院校因我的专业课不符合申请志愿的要求,招生老师帮我迅速解锁志愿,而第三所院校向我发来了复试邀请。
因为我比较看重学校的学科排名,对地区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填报过程还算顺利。而我的几个同学,因为想留在本科所在的城市,他们前期被迫浪费了很多时间。
同学A比我高两分,在调剂系统开放前就加入了xx大学调剂群,并参加了该校组织的一次复试,并通过考核。我不知道该校是否会在调剂系统关闭后再次组织二次复试,但既然已通过第一次复试后再填报调剂系统,想来录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A没有在调剂系统中填报该院校,他只是用那次复试练手,并不想去XX大学,因为XX大学的认可度比我们本科院校低。所以他填了我们本科院校和其他比XX大学好一些的学校,但均未收到复试邀请。
因为调剂填报进行得很不顺利,他降低标准想填报XX大学时,却已错过填报时间。最后,他不得不去申请其他地区的院校,最终获得了沿海某财经学院和内陆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后因介意是财经“学院”而非大学,选择了科技大学。而该大学学科实力、及其所在城市经济环境,发展潜力都无法与我们本科院校媲美。
同学B一开始也是只填同城的大学,但因被这些大学锁了很长时间的系统,导致她错过了最佳填报时间。等她把眼光放向周围省的大学时,她能够得到的学校已关闭系统,尚未关闭的院校,她的分数又没从调剂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高出国家线14分的她没有收到任何复试邀请,19考研以失败告终。
相比之下,我十分幸运。在收到一个复试邀请后没多久,又收到上海某院校的复试邀请。这两所学校,一个学科排名优于我本科院校,一个地区经济优于我本科院校所在的城市,都是很不错的大学。
就这样,我的复试之旅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