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行青蛙的出现,让一大批青年空巢升级成为了父母。每天勤勤恳恳地收割三叶草,不厌其烦的为蛙儿子收拾行李、招待客人,斥巨资为蛙儿子买物资.......
旅行青蛙的主要场景,即庭院和室内(购买和抽奖暂时不划分为场景),可操作的地方十分有限,蛙儿子不受用户的意志控制:你棒帮不帮我收拾行李,我都要出去旅行;我爱吃三小时饭;我爱做三小时手工;我爱写三小时收账;我盆友来了你必须招待,我在不在家都要招待。画风很奇特,也正是由于不受控制,旅行未知让蛙爸蛙妈们痛心疾首,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用户粘性通过首页三叶草和蛙儿子的特产、明信片来维系,新鲜和未知是主要基调。
鹅,废话了这么多,和标题有啥关系......
关系还挺大的hhh。话说某一天蛙儿子给我邮了一张明信片,顺手我就通过QQ分享给了咸鱼(其实是为了炫耀),以及通过微信分享给了小伙伴,于是出现了如下两种差异(版本为日文本V1.0.1,手机系统版本为AndroidV6.0):
图一为分享到QQ,对话框中,QQ将源自旅行青蛙中的图片处理为“照片”。图二为分享到微信,在对话框中,微信将源自旅行青蛙中的图片处理为“文件”。从用户的感官上而言,QQ的处理方式让用户感觉更为友好,而微信的处理方式略显麻烦:需要用户点击下载文件,再进行查看,而非直观地将图片文件显示为“照片”。
旅行青蛙火起来有些突然,QQ和微信而言应该没有针对这个应用做一些举措。嘻嘻,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同样是分享图片且文件QQ和微信均没有对该app进行处理措施的情况下,二者的表现不一样?总感觉微信在分享这个地方的接口使用了捷径,而非最优的处理方式(加一些过滤or判断的条件即可)。是不是在拓展性上,QQ作为一个历时十多年的产品有许多优秀的细节值得微信学习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细微,可能不值得一谈,但是也因为足够细微,能够彰显产品的“完备性”、“拓展性”,想给QQ一个优秀的勋章~~
同时也由于Android市场的开放性,我发现很多小伙伴的旅行青蛙版本不一致,同样是日文版、官方版,有的小伙伴只能分享到Twitter(emmm,这里我有点怀疑我手中的版本非官方版...回头再验证一下);汉化版(手谈汉化组)中,app似乎不兼容Android8,经常会出现闪退;iOS端,App Store下载的日文版,不支持图片分享到微信,分享到QQ的截图如下。
嘻嘻,乱七八糟写了一些废话。不说了,小青蛙回来了,去收割三叶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