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7
大明寺名扬四海,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因寺内建栖灵塔遂称“栖灵寺”,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 1980年恢复原名。
大明寺位于平山堂路上,但是汽车从扬子江北路拐入平山堂路之后却一直没有看到景点指示牌,所幸看到公交站牌名为大明寺,恰好前方丁字路口一位女交警执勤,于是停车打听,方知丁字路口上山就是了,步行最多两分钟而已。
4月5日,天阴沉沉的,九点多下了汽车就发现不远处的“栖灵塔”顶端隐映云雾之中,飘渺灵动。“栖灵塔”建于隋朝,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大明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彷佛一片大大的施工现场,位居中央位置的大雄宝殿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地上到处都是施工器材,路边不时可见施工提示标语。
接受瘦西湖的教训,这次将景区游览图早早拍摄下来并进行了充分利用。首先看到的建筑名为“欧阳祠”,系当地人为了纪念欧阳修任职扬州之德政而修建。祠堂外的介绍资料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号“六一居士”的来历,“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小时候老师也曾教导过,但早已不能记全。祠内所列欧阳修石刻画像,动工精微,站在任何一个角度观看,欧阳修的眼睛和鞋尖都会正对游客。此外由于反光原理,欧阳修的胡须远看为白色,近看呈黑色,堪称传世精品。文革期间为免遭破坏用石灰封住,故此现在的效果已然大不如前,极为遗憾。几乎每到一处历史胜迹,比如浙江兰亭的御碑亭,或多或都少会听到这些让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心中莫不更添一次惆怅和惋惜。
到大明寺不能不说起鉴真和尚。大明寺古刹名僧辈出,其中唐鉴真大师最为著名。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病故于日本奈良,终年76岁。鉴真东渡日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屡有资料介绍说内有一个石灯笼,与日本唐招提寺的石灯笼是一对,至今还在燃烧着,象征着中日友谊长明不灭,虽然鉴真大师雕像前也由于一盏油灯,但我想应该不是它把,故此笨拙的我竟然没有发现。纪念堂正中供奉着鉴真法师坐像,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夹纻而成。鉴真在日本享有极高声誉,在日本他的塑像一年只有在重大节日才对普通公众开放一次,而中国则是天天开放,因此不少日本客人远道而来拜瞻鉴真大师。不过据朋友游记记载,相传寺中本来没有鉴真像,在鉴真诞辰某百周年,日本国为了表示中日友好,把国宝放在鉴真大师出身地扬州的大明寺中展览,结果中国能人巧匠一夜之间仿造了一座一模一样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日本人,心想,中国人太厉害了,从此以后,国宝再也不敢轻易拿出展览,改为一年只有可怜的几回了。坐像前有一只铜香炉,为日本天皇所赠,我也没有注意到。
平山堂是大明寺重要建筑之一,为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欧阳祠。可惜对于建筑实在懂得太少,只能匆匆而过。
如果不是提前准备了很多资料,我是不知道这里有天下第五泉的。天下第五泉在平山堂之西的西园内,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旁边开有一间茶室,理所当然曰为第五泉水,我一则怀疑它的可靠度,二则担心价格不能承受,三则时间有限,我的旅游多为蜻蜓点水,而非理想意义上的休闲度假型,于是匆匆而过。(关联博文《中国四大错字》)
就是这样的匆匆而过,另我错过了不少精华,遗漏“淮东第一观”石刻最为遗憾。大明寺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历朝历代不乏丽辞华章,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辙(苏东坡弟弟)与秦观(少游)畅游大明寺,作诗唱和。秦少游诗末句为:“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自此,大明寺景区为“淮东第一观”而名闻天下。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书“淮东第一观”五字。
旅游如此,我们的平时生活也是如此,总在不停地得失之间盘桓吧。毋庸讳言,游览大明寺一定有所习得,同时我也更期盼将这些习得记录下来和大家共享。
关联文章
《滁州三日行:醉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