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继续回顾规培生活,简单记录跟过的人,发生的事,也是为我自己成长路上留下痕迹,为以后读来也还能留些感慨。
快过年的时候我轮转到儿科,跟着杜,身边人告诉我运气太差了,怎么被分给他了,他是会大晚上十一点或是大清早5点打电话过来大骂你为什么病程写差了,必须回医院马上修改的人,他是会在你犯错时不顾任何颜面当众大骂你,还会打电话给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投诉你的人。那时和我分一组的有跨专业研究生毕业却很努力想要上临床当医生继续规培的敬师姐,还有下级医院刚本科毕业送出来进修的江医生。显然,三人一组,江成了随时犯错随时被批评的对象,我和敬师姐也相对处于安全区域。只是后来可能真的对江造成了太大的心理压力,一度想回去辞了工作不再干儿科这行,他就真的离开了科室,只是过了很久才听说他最终还是被劝着去了新生儿科。那是冬天,正是小儿患病高峰。所幸科室安排值班分为白夜班,12小时一班倒,否则工作强度实在太大,这或许也是儿科医生目前比较缺乏的原因之一。曾有个夜班连续收了20个患儿,问过的病史还来不及电脑输入,又接着收下一个病人,最后脑袋真如浆糊一般。夜晚的医生办公室就像菜市场,一个患儿,对应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总动员,所有的家长都是抱着孩子急匆匆跑过来,说,我家孩子发高烧,病很重,挂的是急诊,一定要先看,然后发现办公室挤满了人,聊一圈还发现大家都是熟人,互相诉苦,聊得更是担忧,所有的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重要,那没办法,只有排队,哭声,吵闹声混在一起,谁都不会注意到医院外面是该安睡的夜晚。这样夜班,吵闹的办公室,看着杜不停看病人,心里只有默念,保佑都能门诊治疗,不要收入院,不然我又该忙了。其实很佩服杜,他有超强记忆力,每天接诊一百多个患儿情况下,几个月前的患儿他都记得,记得名字,记得病情发展,记得检查结果,记得孩子爸妈爷爷奶奶,对每个患儿都足够上心,所以也获得了家长信赖。只是他对自己太狠了,夜班一整晚不睡的情况下,第二天还能继续上门诊,每次门诊都要看病到晚上十二点回家,早上五点又到医院修改住院病人病历,也就是打电话大骂我们为什么出错的时候。他痛风发了,忍着痛吃着药,或是没有时间吃饭,饿得快晕的时候,患儿家属才不会在乎,只想早点给自家孩子看了病,还要送小孩上学,家长还要上班什么的。所谓的付出有了收获,他火了,病人也越来越多了,休息的时候也更少了。这样的生活,我想,我以后还是宁愿不要钱不要名吧,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也还是要学习他的努力专研,还有大量的沟通技巧,也知道了些小儿喂养,育儿方法。
接下来转到了妇产科,身边人说这两个重磅科室连着转也真是我运气了,妇产科也是分分钟催人老的科室。值班的晚上随时要收羊水破了,见红了,要生了或其他状况的产妇,也是大晚上连着上手术,也是没有下夜班说法的科室。跟着何,心里百般不情愿。曾经实习的时候跟过她,只有我一个人,收病人,写病历,上手术,办出院,甚至有次值班一整晚没睡,第二天早上不包早饭,连着让我上手术,台上差点晕倒的情况,那时每天晚上回到寝室都是累趴的状态。这次轮转还好,安排的规培实习多了,一组有同届的张,可能觉得是单身男性,不方便收女病人做相关检查,总是什么事都能拖就拖。师弟梁,喜欢各种碎碎念,却相对比较勤快,我属于中间,也偷懒把所有组内需要上的手术都推给他,毕竟男性体力能扛点,他也是时不时吐槽,但作为男性,也是师弟,也不能说啥。还有实习师妹张,是我不能理解的年轻一代追星的妹子,出科后和我也常有联系。后来何待人处事方式比原来我实习的时候好了很多,也会时不时说些体贴的话语,科室的生活过得也没有想象的艰辛。常常被吐槽的医疗偶像剧大多以妇产科为背景,便也知道这科室能见到的人生百态也多。亲眼看了顺产,妈妈一次次努力把孩子从窄窄的阴道分娩出来,比电视剧演的还让人震撼,也真觉得女人实在不易。亲眼看了剖宫产,看了刮宫流产,看了像血凝块般还没发育的胚胎,看了已经发育成形的小小的却已失去生命的胎儿,看了能平安出生的婴儿,只想说每个女人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大家,都有一个故事,除了幸福的,也有辛酸的,学会的便是珍惜,珍惜自己,珍惜家人。
接下来我转到了耳鼻喉科,跟着朱,从属于鼻组,一起的还有耳鼻喉专业的贺师姐。鼻部手术相对都比较小,每天收病人的节奏比较慢,不用值夜班,相对之前科室轻松了些。每天跟着上手术,知道了划痕止血,鼻中隔偏曲怎么矫正,鼻骨骨折怎么做,囊肿怎么切,怎么开窗。也知道了我的鼻中隔也是偏曲的,看了病人术后的痛苦,唯一的感受是我还是不要做手术了,不然真的太难受。原来全国医闹的案子大多为耳鼻喉科,主要是这面部神经感觉太敏感了,如果感觉呼吸不畅,整个人可能就会紧张焦虑了,甚至就会做出不理智行为了,当然这又是我自己瞎想的。
接下来转到了呼吸内科,逃避了好久,却迟早都要去面对完成,这个只要听名字就会让人恐怖的科室。有时候一个科室的主任什么样,一个科室的氛围便会大有不同。室友王的经历告诉我最倒霉的时候一个星期被骂了七天,主任随时抛出的奇葩问题就是不定时炸弹,心理压力大到出科时候觉得自己心脏都出问题了。可能这种血淋淋的事实发生得太多,全医院都知道了,敖主任当然也听到了风声,听到了各种对她的不满。所以我幸运啊,去的时候她已经自我改善了许多,没有折磨我们底层,却是苦了科室每个医生,他们得随时警惕,各种细化规章制度条款,时不时扣工资,科室氛围也紧张压抑得不行。我在这个科室稍显得尴尬,研究生入学时由这个科室面试,都一度以为我属于呼吸科,可是因为某些内部情况,我成了局外人。我跟着林,也被主任盯到了几次,还能厚着脸皮装作无所谓,我都觉得自己心理素质修炼得够强大,很是佩服我自己。这科室总体来说,还是很感慨虽然氛围很压抑,主任对医生要求苛责,却是对病人做到认真仔细负责。
接下来我转到了 ICU,还有脾胃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肝胆病科,老年病科,就留到下篇吧。
我要感谢此篇提到的杜y,敬y,江cy,何ym,张jh,梁b,张lp,朱jl,贺xf,王y,敖sh,林l,在我三年时光中给了我帮助,教会了我很多,也是我成长过程必备的经历,感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