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整一年,没有来这里。以后还是要多回来呀。
今天,早起看了近一小时书。
今天,爬了3km的山路。
今天,存储了一下午的资料。
今天,决定继续自己的文字。
今天,和往常一样,又好像很不一样!
今天,明天,之后的每一天,都继续努力。
今天我继续阅读《为什么是毛泽东》。
为什么读它,除了听过别人介绍这本书,也因为自己从小看到身边的长辈对他的崇拜,听长辈说起关于他的事。在父母的那个年代,每个人都会熟背他的语录,仿佛他就是天,他就是神。他说过的话,就好像是神的旨意一般。以前嫁妆的箱子上都印着毛主席语录。
我开始阅读,带着一份好奇、崇敬开始阅读这本书,用心去阅读这位伟人。
对,我想知道为什么是他?
在书上读到:
忍耐力,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对的优势心理决定了他的心志,而他优势心理的不断放大,让他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
在书中读到,幼年的毛泽东是在没有任何生活压力和不安全感的状态下成长的。他的心理健康指数要远远高于那些出身较高但家境再走下坡路的人家的孩子。
这样的原生家庭让他处于衣食无忧和上升的态势之中,不会有丝毫的紧张感和不安全感。
幸福是一个变量,它等于现在减去过去,正值代表幸福,负值代表不幸。毛泽东的家境在父母的努力下,一天天好起来,所以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读书是毛泽东成功天梯的第一阶。
自发的读书意愿是人最重要的欲望。
人的知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的,绝大多数的人的知识是靠不断积累完成的。
学习不怕晚,怕的是强迫。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而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对于学生来讲,导师的作用就是赞许和引导。导师与教书匠是不同的,没有赞许过学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永远成不了导师。而毛泽东很幸运地遇到了好导师。他们毫不吝惜地将最美好的赞许送给了毛泽东,正是这种赞许,将农民的儿子送上了成就无限的攀登之路。
老师和家长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孩子们克服自卑和战胜恐惧。夸赞孩子,是把孩子视作一个未来不可限量的人来尊重,只是现在还很弱小,需要鼓励方能长大。跟溺爱是。完全两回事儿,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依靠同盟军,且身体力行。
毛泽东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让他学会了依靠同盟军。就是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依靠同盟军,这是造就他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法宝。而这个法宝的竟是从家庭环境中来的。
心存慈悲,以天下人之苦为自己的苦。
极富同情心的毛泽东的母亲,将一颗慈悲的心。传给了自己的孩子。毛泽东从小就同情贫弱,乐于助人。
对待乞丐的态度,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态度决定了人这一辈子眼睛是向上还是向下。眼睛向下的,是那些心存慈悲的人们。
是否考虑中下层大多数人的利益,则是衡量知识分子永久的标杆。
(书才读了短短的30页。)
在这30页里,我读到了太多。
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
任何一个研究他的探索他的人,都需要先回到那个年代、那个时代。
在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中国,底层人吃不饱,上层人孰视无睹,中间的阶层由着命运分化。
之所以是他,因为他把中国人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他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小家。
我会继续阅读,继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