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作,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互联网?
1.当你觉得不屑于为了那几块钱去扫福 ,其实你早已不是此次活动的目标用户了。你已经多年使用支付宝,或者去年已经扫过了。扫福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部手机都装上支付宝,再去交换福卡。并不是每个用户都领到大红包。当然,至少每一个用户都很重要。
2.罗辑思维也提出一个概念,即使影响力再大的公众事件,在中国至少也有一亿人不知道。看似新奇,其实做网址导航,做今日头条的巨头早就看到了这一桶金。有几亿人,上网是不会主动搜索的,而是看推荐。
3.为什么我们觉得过年的小品还没有微博好笑,没有抖音视频好玩。正如看一场球赛和看几分钟进球集锦一样,火起来的东西太多太精华了,沙雕的互联网是一台疯狂输出的最大的喜剧晚会,作者是全民。
4.18年年底,网上出现了为快手视频正名的风潮。昨天,抖音视频也为一些爆火的账号做了《我要更好》的纪录片。无论你我是否接受这样互联网,没错,互联网生活和现实生活一样,也是没得选的。面对生活,就只有参与。
5.做一个欣赏者还是参与者?答案其实是应该做一个有得选的人。
6.我们自以为关注了很多人,其实都只是自己当下认可的人。心里再也装不下两种不同的意见。大数据把每个人最有可能消费的商品推送到首页,省略了我们审美和选择的过程。
7.为了有得选,只有多审视,多审视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三)的主题,大多都是我常常路过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