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面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
这是一本解读中国人所谓“面子”问题的书,它解释了中国社会交往的“游戏规则”。

先给大家说个作家鲁迅的段子。大家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鲁迅,好像是个特严肃、特愤怒的人。其实鲁迅很幽默,经常讲些玩笑。比如他说,外国人不懂中国的事儿,中国精神的纲领就是“面子”,只要抓住这个面子,就像揪住了阿 Q 头上的那根小辫子,牵他往东就往东,牵他往西就往西。

大家在生活里,是不是经常会说到某个人“脸皮厚”“不要脸”;或者说这件事办得“有面子”,那件事没办好,“丢了脸”?脸本来不过是长在脑袋正面的一个身体部件,可是中国人说的“脸”,绝不单只是生理上的,它涵义的丰富,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不信你看,外国人简直没法理解,关于“脸”我们有这么多种说法:丢脸、长脸、脸皮厚、没脸见人,还有要面子、给面子、体面、留点儿面子、看我的面子……弄明白脸和面子,您就弄懂了中国人在交往和办事时,内心世界的运作原理;并且弄懂了中国官场和生意场的“潜规则”。

今天我们这本书就来深挖一下中国人的“面子”问题。这本书的作者黄光国,是中国台湾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创办了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从前大家讲“厚黑学”,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本《人情与面子》却告诉你行为背后的原理。而且它还是一本用中国话,来讲中国人的书。可别小看这点,平常我们说起心理学,无非是学习西方,用外国人发明的名词术语来说话。西方学者一般都是用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做实验,研究出一套又一套理论。可是黄光国觉得,这些理论拿到中国往往不合适。因为西方人讲究“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单打独斗;而我们中国人讲究的却是“关系主义”,亲朋好友一大群:两者很不一样。作为台大心理学系的开派祖师和亚洲心理学界的带头大哥,黄光国一直提倡建立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学。

这本书的背后还有一个好玩的八卦。《人情与面子》原本是一篇论文的题目。1983年海峡两岸第一次恢复学术交流,大陆和台湾学者一起到香港开会,大陆方面来的有著名社会学家,第七、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黄光国得到消息,特意写了这篇文章,要和费老来一场华山论剑。要说那次高手过招,其实进行得相当仓促,当时也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可谁知它的影响力慢慢发酵,最后一发而不可收,全世界研究中国的学者纷纷引用。一来二去,这篇文章居然奠定了黄光国后半生的研究路数。

通过《人情与面子》这本书,作者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面子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第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像是仁、义、礼、孝等等,其实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这两个观点。

面子是全书围绕的核心。要说大家平时也都知道面子的重要,可就是谁也说不清面子的定义。因为面子这个比喻很抽象,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全靠你的感受。想当年,特别擅长洞察人性的作家林语堂是这么说的:
面子这个词,不能翻译,也不能下定义。它好像是荣誉,而又不是荣誉;它不能用金钱购买,却给人一种实质的光辉。它是空虚、没有实际的,可是男人争夺它、女人为它而死……就是这空洞的东西,中国人靠它活着。
你想啊,面子的概念这么玄虚,我们怎么能够保证自己真的照顾到别人的面子?所以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面子这东西,它到底是什么?作者说,说白了,面子是从别人眼里看出来的,是跟你有关系的人对你的接受和判断。

一类是人的道德,比如履行社会义务,还有性道德,等等。我们姑且把这类面子问题称为“道德脸面”。在道德脸面问题上,老人和小孩可以得到很多宽容。我们常见一些老人不再拘泥于生活中的一些小节,并且自嘲“老得不要脸了”。又或者,不懂事的小孩子争抢糖果,我们会笑骂:“你这孩子,真不要脸!”没有人会觉得我们说这种话时是认真的。然而若是一个壮年被人批评“不要脸”,他的态度显然不会这么轻松。

还有一类关系到脸面的事情,是人在社会中的身份、能力。我们把这类面子问题叫做“社会脸面”。这类情况下,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从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者声望。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我们说某人地位高,就是认为他有比较大的决策权,可以决定怎样支配社会资源。当然,地位高低是相对的,比如我的公司老板,在我面前地位高;可在他自己的丈母娘面前,地位又低了。更关键的是,社会地位带来的面子,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虚的。有些人会虚张声势,把自己伪装成地位很高的样子。比如皮包公司的骗子老板,其实并没有企业,可是他会张嘴闭嘴“不差钱”,甚至还会租上一间特别豪华的办公室,来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还有“包治百病”的江湖骗子,也都喜欢自封几个“国学大师”“海归博士”之类的头衔。有些手段高明的人,能用虚的面子办成实事儿。

您还记得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吗?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因为被大家误认为百万富翁,所以无往而不利,到处受到尊敬和欢迎,甚至凭借虚名赚到了大钱、娶到了白富美。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流行这样的俗语: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见面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我们刚说的这两种脸面的功用是不太一样的。道德脸面是一个人所固有的,没干缺德事,就不会改变。可是这社会脸面,却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可以交易,而且可以借给别人。我们常说给“面子”或者“不给面子”,还有“借面子”。比如,假设我的小舅子惹了祸,我去替他说情,就会说: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他这一回吧!这个例子,就是我把自己的面子借给了我的小舅子。

比较道德脸面和社会脸面,我们不难发现,丢了道德脸面,要比丢了社会脸面更让中国人难受。在中国人情社会里,面子的影响可大着呢,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格。面子关系到一个人在他的关系网里地位的高低,关系到他是不是容易被别人接受,还有他能不能享受很多特权。所以面子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谁要是觉得自己失去面子,他就会自尊心受损,情绪不平衡。我们和人打交道时,即便不能给对方增添面子,也尽量不要伤害人的面子。否则,他会“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将来一有机会,也让你的面子不好看。老人家教育我们,“扬善公堂,规过私室”,就是让对方有面子的好事要公开说,没面子的坏事要私下说。这几天过年,朋友聚会比较多。有的人喜欢在聚会上吹牛,就是为了挣面子,显示能力,提高地位。俗话说“人艰不拆”,我们最好不要当面拆穿他的大话。

另外插一句,在我们平常说起来,面子、脸面都是一回事。可是社会学家告诉我们,“面子”和“脸”两个词其实不太一样。面子在广义上可以包括脸的意义,但是在北方话里,脸更多指道德脸面,而面子更多是指社会脸面。请体会这两个词:“没有面子”是别人对自己能力、成就的认同受了损害,“没有脸”是自己的道德良心感到不安。社会上很多人对面子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脸,所以万一听到这样的说法,你可不必感觉奇怪:某人为了挣面子,用了些不要脸的手段——为了要面子,可以不要脸。

这是作者的第一个观点,面子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接着我们来说第二个观点,就是“面子”在我们的生活里,管的究竟是什么事儿?

说白了,它管的是社会资源怎么分配。假设,你掌握着社会资源,别人求你办事,要是不同的人来求你,你的态度肯定不会一样。面子大的,你就多帮忙;面子不够,你就敷衍他。毕竟,你帮人办事,肯定要付出你的资源,甚至要担风险、负责任。更不用说资源一共只有这么多,给这个人多了,给那个人就少了。所以这就要看你们之间的关系远近。

你们之间很陌生,那就纯粹是冷冰冰的工具性关系。比如你去超市购物,和收银员之间的关系;去坐公交车,和售票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工具性关系。相反,要是你们之间很亲近,比如一家人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情感性关系。又或者你们之间不远也不近,是这两种关系的混合。如果是混合性关系,你还要判断你们的关系中,有多少工具性的成分,多少情感性的成分。

关系不一样,办法当然也不一样。陌生人之间的工具性关系,当然是公事公办,这叫公平法则。一家人之间的情感性关系,那是要多少给多少,这叫需求法则。父母抚养儿女,儿女孝敬父母,可不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没办法计算付出和回报。至于不远不近的混合关系,就要看人情和面子了,这叫人情法则。

那什么人的面子比较大?简单说,越是有权有势的人,面子就越大。这里权势指的是一个人手中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不过,有些人不是直接掌握社会资源,而是间接的。在中国社会里,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权力。我们都生活在一张张关系网里,如果谁认识很多能够影响别人的大人物,“结交尽权贵,往来无白丁”,那么他的面子一定很大。我们都能想象,这样的人出来办事,难免有些特权。相反,如果一个人出身寒微,他的面子显然比较小。

你帮人办了事,他就欠了你的人情。人情债是要还的,这是一场交易。一方面,礼尚往来,人情才能长久;另一方面,你给人办事,往往付出的不只是资源,还有感情在里面,所以我们常说人情债不好还。如果对方有权有势,掌握大量社会资源,或者人脉广、关系多,总之,他能还上你的人情,你一般会比较情愿满足他的请托。如果你和对方感情疏远,又明知对方还不上你的人情,那你就很有可能拒绝他。可是直接拒绝未免伤面子,所以我们常见的反应是采取拖延的办法,让事情不了了之。中国文化重视和谐,强调不得罪人。

总结一句,在中国人情社会里,面子问题就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上面说的好像就是些简单的小道理,其实不然,这个道理可以用来理解我们中国社会所奉行的儒家伦理。大家可能一听“儒家伦理”,就觉得很死板、很抽象、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也好理解。作者黄光国觉得,儒家的伦理在本质上讲的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看,儒家归纳出人类社会中的五种伦理关系,就是所谓的“五伦”: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儒家提倡处理这五种关系的原则是“尊尊”和“亲亲”,“尊尊”是地位的高下,“亲亲”是关系的远近。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与人打交道,应该按地位高下决定谁是“资源的支配者”,再按关系远近来决定资源分配或者交易的法则。是不是明白点作者的意思了?

我们再看看儒家最重要的伦理原则仁、义和礼。《中庸》上边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翻译成白话就是儒家主张,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要按照“亲疏”和“尊卑”这两个标准。对你应该亲近的人亲密就是仁,尊敬你应该尊敬的人就是义。把人按亲密程度和尊贵程度分成等级,就是礼。

我们进一步具体解释下:首先,作为“资源的支配者”,你要按照“仁”的要求,来判断你与求你办事的人之间的关系远近。儒家所主张的“仁”,不是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而是按照亲疏远近有所等差,近的是情感性关系,远的是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在这二者之间。接下来,根据关系的亲疏,恰当地选择采用需求法则、公平法则还是人情法则,就是“义”。最后,面对混合性关系,你应该在考虑利害得失之后,适当地决定怎样采取人情法则、进行人情交易,而这种判断必须符合“礼”。

在“仁、义、礼”这个伦理体系中,儒家最重视的就是“礼”:你要表达出对人的尊敬,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尊敬。违背了礼,就要伤损面子,叫做“失礼”。失礼是一种表达歉意的说法,类似的道歉用语是“对不起”。

“对不起”是一句中国味儿很浓的话。什么叫对不起?就是没有面子,没法面对别人。要知道,面子的反义词是里子。比方说,你在跟人打交道时,心里会揣摩别人觉得你“应该”是什么样子,于是你就表现成别人希望的样子,这样你就有了面子。要是你没能达成别人认为你“应该”有的样子,那就丢了面子。好,现在你的行为符合礼,符合别人对你的期待,你就有面子,能够面对他人;相反,你的行为不符合礼,不能符合别人的期待,你就没有面子,愧对他人,所以要说“对不起”。换句话说,中国人的“对不起”,是感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受损;而外国人说的“I’m sorry”,却是说自己感到罪恶感。一个为别人,一个为自己,很不一样。

前边儿咱们说过了,中国人的面子,一来跟自己的道德有关,一来跟成就有关。道德有好坏,成就有高低;要挣面子,就得把好的一面露在外边,坏的一面藏在里边。这就好像演戏,舞台上全是表演给人看的东西,至于不能给人看的,都藏在后台里面。19世纪的时候,有个美国传教士,写了本《中国人的性格》,曾经在西方特别流行。那本书里边甚至说出,中国人重视面子,是因为我们太喜欢看戏,结果把生活也当成了演戏。

中国文化里,面子观念源远流长。公元前二世纪,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时,就曾经感叹:“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用法接近于现在我们说丢了面子、没脸见人。中国传统伦理里的其他很多观念也可以用面子来解释,比如儒家的“孝道”。
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他父母的延续,父母的生命又是祖先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个人的面子也是包括我父母、亲人在内的“大我”的面子。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一样特色,就是家人之间有一种“大我”的一体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家庭之外的混合性关系之间,则一般是“可以共安乐,不可共患难”,一旦某人遇到挫折,别人就难免要跟他划清界限。

儒家社会里,父母通常会鼓励子女追求社会所认可的“杰出目标”。孝道讲究“父慈子孝”,子女应当尽力追求成就,以满足父母的期待。有意思的是,退休老人一般会觉得子女事业成功,要比他们自己取得的成就更有面子。恰好相反,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则普遍觉得自己成绩良好要比父母的成就更能带来面子。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正要走进职场,他们比较重视因为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挣来的社会脸面。而退休老人已经退出了职场,所以不再重视自己的成就,反而更在意因为血缘带来的“大我”的面子。

好了,这就是作者的第二个观点: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像是仁、义、礼等等,其实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

听完这些理论,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人情和面子在社会中的一些表现。
刚过完年,前几天大家一定忙着走亲访友,还有什么同学聚会、同乡聚会。这些人情往来,是为了什么?为了拉近关系,为了维护你的关系网。你认识一群人,这群人又认识更多的人,人脉关系就是你的资源。可你要是不经常走动拉拢,关系就渐渐淡了。过年时最容易看出人情远近、面子大小,为了以后办事方便,你得给长辈和领导拜年,存下一份人情。到领导家拜年,你可以夸夸他的孩子,这会让他感觉有面子。因为父母对孩子负有责任,他们是荣辱与共的。拜年不好空手上门,春节是礼品销售的旺季。中国人选购礼品的标准是“随大溜”,有知名度、能象征地位的品牌最受欢迎,其次是有民族味、中国风的礼品。礼品一般不必太有个性,流行才是最重要的。

人情和面子在企业里是怎么表现的呢?刚才聊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决定了很多企业家的经营心态,进而决定了他们企业的组织形式。在他们的大型家族企业里,人员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最核心的高层,是和老板关系最近的人,比如他的家人和少数亲信“自己人”;在中层管理人员层级,主要是老板亲信的“自己人”,很少有老板的家人;而最底层的普通职工,则是和老板没有特殊关系的“外人”。想想啊,这三种人对老板和企业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说这是三种企业文化:一种是家族文化,讲究感情和责任;一种是差序文化,差序就是等级的意思,讲究忠义和人情;还有一种是制度文化,你出钱我办事,讲究利害得失。而在外资企业或者建立了现代规章制度的中国私人企业里,明确的管理规章会让主管们依据公平原则与下属交往,带来更和谐的人际氛围、更开放的气氛、更强的团体认同感。

在官场上、在企业里,最值得我们下功夫琢磨的,既不是亲如家人的感情性关系,也不是冷如陌路的工具性关系,而是可远可近的混合性关系。我们常说的“某某人有关系,是关系户”,指的就是这混合性关系。混合性关系有很多种,比如同乡、同族或者姻亲,都属于这种关系。我们有句俗话叫“扛过枪的,同过窗的”,同事和同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关系。放宽一些的话,校友和同学是类似的关系。一般学历越高,同学关系就越重要,比如大学同学一般比小学同学亲近,除非那个小学同学是你从小玩到大的发小。有一种关系特别有意思,就是结拜兄弟。我们说起刘关张三结义,总觉得情比金坚,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有在谈起背叛时,才会提到结义兄弟的关系。比如:张学良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呢,蒋介石居然关了他一辈子!两个人结拜,是因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一定关系,并且希望强化这种关系,这说明结义兄弟的关系实际上并不比让他们结义的基础关系更亲密。

混合性关系没有血缘作为基础,为了让这层关系更加亲近,必须增加人情往来,经常走动。拉近感情最常用的手段,是在原来的一层关系之外,再增加一层关系。比如一个单位的处长和科长之间,本来是同事关系,两人为了让感情更加亲近,科长的女儿嫁给了处长的儿子。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本书作者一直想帮助我们弄明白面子在中国社会中的意义。作者认为,面子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像是仁、义、礼、孝等等,其实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他提出了资源分配、人情交易等几个关键词。要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可以按贡献公平分配,也可以按需分配。在中国社会中,还可以根据关系的远近,面子的大小,按人情分配。拉关系、做面子的目的,就是尽量争取社会资源。

这本书帮我们了解了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创造出“面子”这个词,是中国人的巧妙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