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特别缺乏某些东西,而且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那它就是挫折。
如果是别人有意让TA得不到,那就是一个更大的挫折,久而久之,长此以往便造成塞利格曼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比如:有的父母对子女说,你这次期末成绩考双百,我才能给你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否则,和同学玩耍,玩手机,或者是其他的,全部都取消了。
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在父母这里体验到的都是挫折和拒绝。
一个小孩如果老是感受挫折的话,他可能内心中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
你能看到在夫妻关系中,有的人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做,而另一个人就像仆人那样拼命地做家务等,而且还可能挨骂。
网上看到一个案例:有一对夫妻,丈夫的社会地位很高,是名牌大学教授,收入高名望高;妻子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丈夫特别顾家,在家里什么家务都做,妻子什么都不用管。
可是后来,这名妻子居然和她单位的一个护工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因此离婚。
离婚后,妻子和护工结了婚,护工的经济状况很普通,她进入那个家庭后,从买菜到做饭什么事情都做。
于是认识这夫妻俩的朋友亲戚等,都特别不能理解妻子的做法:之前的丈夫那么好,为啥要离婚跟这么个男的搞在一起了?
其实,这个妻子从小就没有体验到父母的爱,慢慢地,她就在自己心里养了一个“挫折型小孩”,在她的潜意识里,她就不应该是“公主”的命,而是“丫鬟”的命,“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
对这个妻子来说,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但是现实很残酷,这就是她自己的“命运”,很难改变。
总的来说,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你的养育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幸福。我们需要学会给予自己的子女无条件的爱、尊重、自信。
尤其是女孩,接纳他们的一切,而不是无来由的“挫折教育”。
当然,作为成人的我们,如果我们觉察到自己有“我不配”的想法,从此刻,要学会对自己说“我可以”:
我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我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
🙏以上,与君共勉。
关于作者:杨大维,专注于组织情商与幸福的研究与实践。拥有《激发:高情商影响力》、《礼物:幸福的五项实践》、《真我:领导者自我觉察》、《选择:互动中的情商(中阶)》、《亲近:互动中的情商(高阶)》等热门版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