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宋仁宗一朝担任谏官,其职责是提意见。嘉祐七年(1062 年),他所写的《上谨习疏》是传颂的名文,“谨习疏”意为“论慎重引导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文中重点指出,风气或风俗难以评判对错,且形成后难以改变。从周朝到汉朝,君尊臣卑是大众心中的常理,乱臣贼子因此有所顾忌。魏晋后风气改变,下陵上替之事频发,人们习以为常,不再认同君尊臣卑,世道逐渐混乱,最终形成五代那样的短命朝代局面。
宋朝时,太祖和太宗明白天下祸患源于礼制崩坏,故而努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建君尊臣卑秩序。但司马光认为仁宗过于放权且只放不收,使得君尊臣卑秩序下的君臣实力差距缩小,这是危险信号,应将礼崩乐坏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上谨习疏》与《资治通鉴》第一篇“臣光曰”适合对照阅读。写《资治通鉴》史论时,司马光有千秋万世立言的使命感,弱化时代感,强化道德和真理永恒感,只谈“正名”,展现醇儒一面;在《上谨习疏》中针对时政,直言名分差异要以实力差异为基础,要守住名分上的尊卑秩序就得做好实力上的强弱安排,体现务实一面。
司马光作为谏官展现出非凡政治素养。在《上谨习疏》中深刻阐述社会风气对社会秩序的关键影响,风俗虽无绝对对错,但形成后改变艰难且作用重大,如周汉君尊臣卑观念能约束乱臣贼子,魏晋后风气转变导致五代乱世。对于宋朝,他指出太祖、太宗加强集权以重建秩序,仁宗放权有引发礼崩乐坏风险,可见其对政治局势判断精准。
同时,司马光思想兼具醇儒与务实两面。在《资治通鉴》史论里为后世立言尽显醇儒气质,在《上谨习疏》针对时政体现务实精神,这种两面性使他的思想兼具道德高度与现实意义,展现出卓越政治见识和深邃思想内涵,在历史与政治思想领域价值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