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高效学习?

读书.jpg

关于读书,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比喻:“读书时,把自己当做王者,把书当做仆人,仆人服务于主人”。听着是否很美好,书是仆人,随叫随到,随时服务!实际上,读书有四难。
首先大脑不喜欢,大脑更偏向简单的事物,面对一串串的文字下意识的望而兴叹:还是算了;其次,选书难,畅销书满天飞的时代,单是销售这一类书籍,您去搜索,能搜到几千本;再者,理解难,大多数情况下“读书像一个过客”,读完了,也再见了;最后,应用难,即使您完成了以上三步,也很难学以致用,有句话说得好:“读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书内容及个人阅读经验,有四个建议分享。

一、改变读书的态度--“压榨”
您是否经历过“死记硬背”的九年义务教育“毒打”;您是否听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经验似乎告诉我们书要从头读到尾,能背的滚瓜烂熟为好!错咯,读书,效率为王!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刻被各种信息干扰,注意力被互联网吞噬,您是否沉溺在B站、抖音里无法自拔,有读书的念头已经是踏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何况是“书读百遍”。所以读书,就要“功利”一点,把书当做仆人,尽可能“压榨”它,用最少的时间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

二、学习阅读的方法--“谈对象”
读书就像一门技术,《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在传授阅读的技术,更像是“谈对象”。本书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阅读、检视!
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通俗的说就是会识字(您谈对象,得能辨别对方是男是女吧)
2)检视阅读:阅读书名、作者简介、研究目录和副标题等,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谈对象之前,得把人家的家庭背景、经历大致了解一下)
3)分析阅读:
1.了解书的结构,把章节的重点画出来(了解人家有什么兴趣爱好,怎么打发时间,怎么生活的;重要兴趣,重要日子记下来)
2.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用笔记的方式搭建前因后果(人家为什么有这些兴趣爱好)
标记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这个第一点相似,重要兴趣是反复出现的)
3.评价(观察了这么久,这个人怎么样,心里得有数)
4)主题阅读,按图索骥,按照感兴趣的主题去找书阅读(对象也谈过了,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了,但究竟选择谁共度余生,得多谈几个)

三、使用工具--“进化”
在读书时,您是否遇到“看过就忘”、“书读完后,却不知道讲了什么”等问题,读书就像是过客,书读完了,也再见了。
该怎么办?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耳熟能详的笔记软件有“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书读过了,咱们把关键概念、觉得对自己有启发的话打个标签记下来,需要的时候,输入关键词立马记忆重现!
如何梳理书本的内容呢,“思维导图”是一款不错的软件,重要概念及分支输入导图,文章脉略就很清晰的呈现了。

四、联机学习--“大成”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超能力者,“千里眼、顺风耳、神决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VR看房、看车;手机通话、微信通话,让人们千里之外随时联系;大众点评,去哪就餐犹豫不决,打开店铺评论,孰好孰坏,立分高下。互联网如此神通,如何应用在学习上呢?
1.熟练使用网络工具:市面上流行的读书软件,如微信读书、豆瓣读书等,在读书之前,您只要看一下扉页的评论,书中内容,书籍质量立马就会告诉您这本书是否值得读,这本书说了什么。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他人的想法产生联结。
2.与他人大脑联机: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记忆,现在云技术如此发达,我们想记住的任何知识都可以上传到“云”,并且可以随时取出。关于读书,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收纳、整合、输出;如我看到优秀的书籍,我可以先看别人的解读,然后用思维导图画出这本书的脉络,然后我把类似的信息贴上标签整合在印象笔记里,当我需要的时候我只要输入关键词,这个知识可以立马被调用出来。当然,如果你做了这些都觉得还不够,还想在深入,您可以通过网路社交工具找到大牛,向他提出我们的问题,请他或者付费让他帮我们解答疑惑。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信息随处可是,立等可取;也是个最坏的时代,信息爆炸、真假难辨,个人注意力时刻遭遇轰炸!能在这个时代好好读书,已是不易,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实现利用他人的大脑,他人的经验,以此来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是锦上添花。

本文借鉴书籍有《王者阅读法》,《如何阅读一本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感谢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