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这是一位来自荷兰的画家
开场这幅伦勃朗《自画像》作于1660年间:
此时伦勃朗已经丧妻
家产也被变卖并被迁到罗桑夫拉哈特居住时期完成的一幅杰作
事业一败涂地
这时候他在“美术品处理公司”里以一个“雇员”身份
整天做着搬运制成品差使
这幅画,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形象:我不开心
小编觉得此时的姿势和发型竟些许神似吐舌头的爱因斯坦
便作此恶搞:
一个伟大的画家,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悲伤与快乐,发出了强烈的对比
·
·
·
提起伦勃朗,不禁让人感叹:
伦勃朗的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
家庭已步入小康级别
母亲生了九个孩子,伦勃朗是最小同时也是兄弟们中最聪明的
不管为什么故事里人家最小的孩子总是最聪明的
现实伦勃朗是真的聪明: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
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
1627年21岁伦勃朗就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
他还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
1631年离开莱顿去了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当时他的画在荷兰十分的受欢迎,故而生活十分优越
伦勃朗的妻子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
为了维持家庭的体面,伦勃朗购买了一幢很大的房子
也供给着妻子几个兄弟无度的挥霍
2.
伦勃朗:万万没想到
人生走向下坡路
·
1642年,一个兵团的连长带着手下16个人
大家每人出100盾众筹,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
这在那个年代消费水平,可不是个小数目
集体像在当时就流行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
大家都一幅呆板的样子
没有什么气势不气势,剧情不剧情的
说白了就好像个全家福似的
但伦勃朗没有这样干,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
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
这幅画叫做《夜巡》放出来大家看一看
▼
《夜巡》局部1
▼
《夜巡》局部2
▼
《夜巡》局部3
▼
这幅画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
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从任何地方来看,都是一幅绝对的杰作
但是
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
“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藏在后边。”
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
伦勃朗:设计师也是要有尊严的!
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
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
可是执着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
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
而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
伦勃朗的妻子又去世了
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的不久后..
后来那幅《夜巡》被民兵们带回去之后,
因为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他们就自行把周遍裁掉了,
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
而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
泥炭的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煤灰,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黯淡,
(以至于18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他取名《夜巡》..)
被批判
伦勃朗是一个为了绘画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当他走进画室,也许就连着几个星期对外界不闻不问完全投入到了绘画中去。
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伦请了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年轻村妇来做保姆,
后来又和这个保姆生了一个孩子。
这下子整个阿姆斯特丹都兴奋了,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丑闻,这是一种通奸,
整个小市民阶层陷入了一个终于有机会对高贵的灵魂泼脏水而兴奋的境地,
每个人都在看好戏,每个人都在对画家进行嘲笑,
就连的牧师也都开始谴责那个村妇,
从此以后
再也没有人上门请伦勃朗来作画了,
只有各种债主开始上门讨债。
伦勃朗的生活瞬间陷入了困顿之中。
搞得最后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
油画作品也没有什么人买
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
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
一个高贵的灵魂就此沉沦,
整个荷兰画派自此也开始没落...
----- ----------------------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代表作:
《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
《木匠家庭》
▼
《三棵树》
▼
《浪子回头》
▼
《少女》
▼
伦勃朗无疑是荷兰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最后被人民搞得他的“晚节不保”
伦勃朗的陨落,
给那时候的荷兰想从事美术行业的人浇了一盆冷水
间接的导致了整个荷兰画派的没落
让多年后看到这儿的我们
都不禁唏嘘人生无常,大起大落...
伦勃朗:当个有性格的画家..好难..
欢迎转载我们的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
感谢您的支持,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请您持续关注真有趣美术史系列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