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悄悄溜去了一趟北京,帮对象处理搬家事宜,收获的不仅是行程码上的星号,还有很多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就是财富流游戏的初体验。
简单介绍一下财富流游戏,就是一种类似大富翁的桌游,有地图任务和个人任务表格,通过掷骰子来前进,触发各类机会和随机事件。玩家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贷款、信用卡等杠杆手段和场上py等行动,在银行家和出纳的监督与服务之下完成自己的目标。
过于具体的玩法为了避免剧透就不详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或者线下体验。如果有一些经济学或者社科知识基础,相信能很容易看清和理解这个游戏模型,也就能理解它强烈的教育功能和“寓言”性质。
实话实说,对此类游戏和现实生活中的金融工具我是有很强烈的偏见和保守倾向的,但身处其中的实际感受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让我有了非常深刻的触动。虽然不至于到顿悟这样的宗教式体验,也别有一番收获。
我是一名保安:版本弃子和梦幻开局
因为忙着搬家,财富流游戏过去两天才有时间开始写游戏心得。但也正因为如此,让我和伴侣有了两天的时间去充分思考和讨论这次游戏的细节及其意义。
我参加的是一群北京的朋友们义务组织的纯公益局,在此要郑重感谢攒局并且提供热心服务的安仔、晨逸和筱伟。还要感谢我们桌的银行家扮演者成翼,为满桌子的新手提供了竭尽所能的帮助。
我一开场抽中的角色是“保安”,上班为了下班 坐拥全场最低的收入,还是全场行动的最后顺位,实打实的版本弃子。因此在要求我们写下“我的梦想”时,我半开玩笑地写下:进入核心圈,成为“保安之王”。
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开场后前两步还分别遇到了负面事件,这梦幻开局直接打得还在熟悉和理解规则的我陷入了CPU过载。
在我面对个人财务报表一筹莫展的时候,场上已经有玩家抽到了投资机会。但大家因为都是新手(除了我对象),都抱着观望/防御的态度,同时由于不理解规则,不知道应当采取何种投资策略,也不能相对客观地评估投资机会的价值。这倒和现实生活非常相似。
不过在全场唯一的“老玩家”桃董的“提示”和建议下,大家还是纷纷选择买入。我由于埋头在报表问题中,差点忽略了这个机会。
被提醒要不要跟买后,也小家子气地选择了只买“几十块钱”的。因为我当时的全部收入也才“几百块”。不过在队友的暗示和对其他玩家的观察之下,我最终明智地选择了加杠杆(相对)大量地买入。
可能因为有新手光环?这样的机会其实是千载难逢,但我们在开局的前五轮中就遇到了两次,其中一次还是我坐庄,我都“明智”地杠杆买入。不过三轮左右,就遇到了卖出的好时机,等我终于算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就发现我这个“版本弃子”竟然一波肥了!
我,成为了全场第一个进入内圈的人。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独享”内圈的风景。
见自己,一个游戏的方法论
对我来说,财富流游戏是一个财商领域非常有效的自我认知的模型和工具,这是我游玩后对它的一个粗略判断。在游戏过程中,我也可以经常感受到游戏设计者的用心和思考,以及去尝试把游戏中各个环节和设置与现实相对应,经常有感到以往片段式的零碎知识融会贯通的快乐。
说完总的体悟和抽象的感知,还是谈谈自己具体的游戏经历。作为我们一组第一个进入内圈的人,我事后和桃子开玩笑说,我的游戏人格画像其实是个“暴发户”。
在我还在对游戏规则一知半解、对局面无所适从的时候,我就因为别人的帮助和提醒,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股票红利,以一个保安的”版本弃子“开局率先晋升内圈。但紧随而来的还是茫然,甚至是相当程度的无助感。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经验,又不幸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在最初的窃喜之后瞬间进入了单机游戏模式,对内圈的“游戏我”来说,就是在新的生活状态中重新经历一次天旋地转的摸爬滚打。
在第二轮的gap讨论中, 我说我感到可操作空间更小了,当时教练(银行家)他们提醒我那是因为我可支配的东西太少。
我短暂思考的结果就是去采取更多的杠杆策略。但后来在第三轮中我就发觉到不对,我真正应该更早做的,是让别人也早点进入内圈。
但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是,我没有去主动地采取援助手段,这一点我的场上盟友和线下队友在事后也提醒了我。我反思之后发觉,其实自己在潜意识的状态下,仍然会大概率地倾向于采取保守的自我防御策略。
而这一点并没有像我以为的,在进入内圈的“相对财富自由”之后自动解除警报,而只是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和行为模式罢了。
正如同在外圈汲汲营营时我会第一时间选择躲到小世界里一样,我在此时采取的策略是被动等待,而这其实与我的目标是完全不符合的。
同时,我自己以为对目标的把握则陷入了功利性的“以正确为目标”,而不是“以目标为正确”,在盲目地去完成游戏设置的出圈任务。
究竟什么是“保安之王”?
在场上的时候,我的对当时的游戏状态有一个直觉性的比喻式的总结,在事后进行了一番修正,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外圈就像滑雪,只关注脚下是不行的,但梗着脖子看终点也是要摔跤的。在风险和平衡之间,一味的勇气或者盲目的顺应都不可靠。
而在内圈,其实就像野泳。泅渡并非目的,而是手段。当你发觉自己已经不再被呛水和疲劳困扰的时候,就应该试着抬一抬头看看沿途的风景。
对我个人来说,收获最大的部分其实就是在高速的游戏进程中,不断地抛入到孩童般的困窘之中,又能够借助工具和场域去探知自己从前没有发觉的行为模型和心理图式。
比如我在第一轮结束后突然醒悟,虽然很多年没有过这种完全蒙住的状况,但我第一时间选择执着于自己计算现金流的准确与否和债务、现金的次要事项,其实是因为我的不安全感。
因为过于害怕摔跤而死盯着脚下的滑雪板,虽然侥幸滑过了终点,也不是一个美好的体验。而之后的游戏也证明,幸运可以让你进圈,但如何进圈也实在地影响着你之后的游戏进程,非常公平。
当然,游戏设计得再科学合理,也不可能与现实完全拟合。
就像“进入内圈”这个动作,在现实中就有无数种解释。但能够在一场游戏中与更深层次的自己对面“手谈”,实在是一次终身难忘的体验。我在游戏开始时戏谑地写下梦想:我要进入核心圈,当“保安之王”,我后来也不断在问自己,如果我真的是一个保安,“保安之王”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在我眼中,“王”的意义更像儒家认可的明君和西哲眼中的哲学王,仁者爱人,能够运用自己的能量不断地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带领更多的“保安”兄弟侥幸侥幸,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