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
驱使着人们做事的,有两种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的人,使用的是内部评价体系;以外部动机为主的人,使用的是外部评价体系。
001 外部评价体系VS.内部评价体系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是谁,他们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他们做事的动力来自外部,也就是“外部动机”,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数据和金钱等才去做事。
所以,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在做事时,容易忽略自己的感觉,而更多使用头脑层面的思考,他们更容易被外界的观点左右,特别是权威,比如家长、老师、领导等,权威控制了评价标准,也就控制了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所以,使用外部评价体系时,谁控制着评价标准,谁就控制着你。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感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内部动机”。
所以,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在做事时,特别尊重自己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使用潜意识和身体层面在做事,这种动力是由内而发的,非常顺畅自然。
002 表现型人格VS.进取型人格
《成功,动机与目标》这书中,Carol Dweck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她认为人对能力和智力的看法分为两种:
entity view (实体论)
incremental view(渐进论)
实体论者相信能力和智力都是固定的(至少是有固定上限的),而渐进论者知道能力和智力都是逐步积累获得的(甚至是没有上限的)。这两种观念带来的差异无法想象地巨大。
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现型人格(Be Good Type),一种是进取型人格(Be Better Type)。这两种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做事的时候,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表现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
进取型的人(Be 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有无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
第一种人过分在意自己当时当刻的表现,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感觉有可能做不好”,就直接不做了——省的丢人。第二种人常常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们知道自己有可能做得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步,只要下一次比这一次更好,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更习惯于接受挑战,处理压力,更懂得积累的好处。
显而易见,第二种人的成长空间更大——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其实也就是表现型人格的人。他们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别人而做,即便在某件事上做的还不错。表现型人格的人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表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表现型人格的人做事常常不是为了自己的进步 ,而是为了自己当下表现得多好,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多当时的认可。对于表现型人格的人来说,外部的反馈,构成了全部的“回报”,决定了努力的成本。家长多夸几句,就再多学一点点,以便继续被夸;工资多涨一点,就尽量显得多做一点,否则多不划算啊,这是他们真实的念头。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其实也就是进取型人格的人。他们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自己而做,即便在某件事上做得并不好。那些进取型人格的人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进步过程,更重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及其准确性,以便“明天会更好”。进取型人格的人做事是为了自己的进步 ,做事的收获,最大的部分不是来自外部的奖励或者赞赏,最大的部分是自己的进步;即便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甚至外部只有忽视和鄙视的时候,收获依然清晰:无论如何都有一些哪怕看不着但确实体会得到的进步。
为别人应付事的人逐步变成了所谓的庸众,而为自己的进步而努力的人逐步变成了所谓的精英。
003 内外的矛盾交锋
了解了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做事靠的是外部动机的人,其实也就是表现型人格的人;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做事靠的是内部动机的人,其实也就是进取型人格的人。我就开始问自己,我到底属于哪一种人?
回顾我的生活经历,我发现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两种状态的交锋中。
一方面,我从小丧父,母亲也不在身边,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所以,对我来说,并没有一个原初的权威来决定我的评价标准,即便长大后母亲回来了,也有了一个继父,但我在心理上和他们是平等的,我不认为他们有权力决定我的选择,大多数重要的选择都是我自己决定的,不管结果好坏,都是我自己主动负责。
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没有在抱持性的环境中长大,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非常畏惧外部的世界,但同时因为没有抱持性的环境,内在也得不到支持,内外常常处在分裂的状态中。特别是当我幼小的时候,不得不被外界裹挟,被他人推着走。我的内在渴求做真实的自己,也渴求和外界建立更亲密的联系,但外界却不能回应我的需求, 因为没有人能保护我、支持我,我自身的力量也很弱小,我只能在内心不甘的情况下屈服于外界的标准。
所以,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同时在我身上起作用,我的内心有强烈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冲动,但同时,在外部条件不允许、自身也不够强大时,我会暂时屈服于外部的评价标准。
现在,我也成年了,渐渐也有了保护自己的力量,我内心的动力也开始慢慢复苏,随着我的成长,我将不再被外界的标准所束缚,我将成为我自己。
参考资料:
1、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自我1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七年就是一辈子》/李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