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店里面人比较多,吃饭需要等一会儿。一位客人看到站着的小白兔和小红马,让出了凳子,让她们俩坐下。小白兔自然的坐下来,小红马显得比较拘谨。吃饭结束后,妈妈告诉小红马,“你以后出来大大方方的,不要和今天的一样扭扭捏捏。你的的扭捏的样子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你以前可不是这样子,怎么越长越没有出息呢?”妈妈可能没有意识到说话后,小白马脸色马上发生了变化。其实,我从小红马的变化知道了,妈妈说的话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相反让孩子产生了更加的自卑。我告诉妈妈,“小孩子都是这样,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得好一点。”我这样说的目的,就是淡化对于小红马的情绪,让她不要把焦虑的情绪积攒下来。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大多数都会给孩子贴一个标签。父母们会认为贴了标签之后,孩子会注意他们的行为。其实,一个负面的行为,越是强调,越是批评,孩子越是不去改变。不是孩子不想改变,而是大脑会无意识的把孩子牵引到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行为上。作为老师,我深刻的体会到,每一次讲课的时候,如果感到某一个知识点很重要,刻意的告诉学生不要在这个地方出错,并且不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出错。学生的这个知识点绝对会出错率很高,而且是以你不愿意看到的形式出现。越是强化的错误,在学生的大脑中越容易呈现出来。同样的,小红马的行为妈妈感到不舒服。至于这个行为是妈妈单方面,还是确实孩子的行为存在问题。妈妈和孩子没有就这个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讨论,只是按照妈妈的意思进行了单方面的指责。孩子从心里面不能够接受这种标签式的指责,也不会因为妈妈的指责而改变这种行为。面对陌生人的让座,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应该说什么样的话语是得体的?以什么样的动作是合适的?这些可能是妈妈从来没有给孩子教过,只是看到孩子有了问题之后指责孩子,孩子心里不能够接受。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某个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时候,就会一厢情愿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从来考虑过孩子是否以前接受过这样的教育或者看到过别人是怎么做的?面对突然出现的新问题,不是考虑着孩子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或者给自己的面子带来什么样的驳斥?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面对这样的行为,需要什么样的正面引导?需要给孩子怎么样的的心理或者行为的支持?以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孩子收获的不仅是改正问题的能量,二回一种成长的方式。

遇到孩子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尤其是贴标签的解决,不会从根本解决问题,相反会让问题变得复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