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喜马拉雅听有声书时,其中某篇写了乡愁,于是在我听完题目后便认真听了每一个字,它描述了很多小时候的回忆,有些许与我相似,这便拉长了我的回忆。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说到:“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当这生活的模样全变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模样,怎又会不想买张回到过去的车票呢?因为此时那过去看起来格外绚烂迷人,哪怕曾经也是痛苦煎熬。
一两天前我给母亲打去电话,有一段话是她同我聊正月十五外婆带我去逛集市的事,当然都得加个“小时候”,我母亲说:“那时候你外婆带你去街上,你非要一双鞋子15块钱,是有些贵了,可你就是不走”,于是我就开始疯狂回忆外婆的面容了,其实事情本身我根本不记得了,但我会在脑海里构思一幅场景关于我和外婆的。我母亲嫁给我父亲并不是远隔三千,这也就是说我们家距离外婆家很近,外婆家那边的集市每年正月十五是个大节,姑且不说东西样式多不多,光是夹杂在那人潮人涌里便乐开了花,小孩是爱热闹的再加之经济的贫乏,所以那时候最向往的也莫过于每年可以同大人一起走街串巷就可以顺势讨要来许多东西了。记忆是模糊了,可带不走的却是外公外婆陪伴我一起成长的那些年,再后来大一些后我依旧是喜欢并且热爱外婆家这个地方,我读初中那会儿外婆腿脚还灵便,每逢暑假我就去找外婆让她带我到集市买衣服,她走路我便骑着自行车,同外婆一同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外婆在那个集市上有许多熟人,那些个熟人总会招呼我们进去坐坐同时拿出一些招待品,这样在她们交谈间我就能吃到好吃的玩意儿了。这样的时光存续了两三年,我读高中以后就彻底没了,外婆的腿脚也不方便了。
对于河南的孩子来说,社火、高脚这些不足为奇,作为河南的大型活动赶庙会来说这些传统艺术必然少不了,自然也都打小耳濡目染,可对我来说这些都是稀奇的,也只有小时候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沾沾外婆的光,她领着我才能看到这些往后几十年我都不曾再见的节日欢愉。街道大致已经焕然一新了,房屋也已经错落有致了吧,只是外婆却走远了,远的和我隔了我的大半辈子。我母亲因为过度思念外婆,时常在家都会提起过去关于外婆的点点滴滴,有时候在饭桌上也会说到哽咽,更是同她的姊妹在手机这头想念的哭泣。我外婆不识字,更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年龄大一些时候眼睛不好也有高血压,通常药不离手,但是她善良本分又待人客气真诚,在我这个外孙每次造访的时候总是宾客相待,走的时候又是把各种吃的都拿些给我,哪怕是几枚毫无兴致的苹果呢,这一切都是我的外婆,也都是那个善良、和蔼、宅心仁厚的老妇人。
外婆去世两年多了,以前的时候亲戚都爱去我外婆家,这个爱一点不比我的爱少,粗茶淡饭也罢、满是杂质的水也罢都是外婆张罗,总得是让客气与满意撞个满怀,拿出好的茶食招待亲戚总怕有什么不周,外婆去世后亲戚就去的少了直到去年外公去世后,我也再没去看过那旧旧的房子。再有两天该是外公生日了吧,我母亲和她的姊妹们再也不会相互邀约去那旧房子了,从来不说是祝寿只说是去吃饭,吃饭到也不是吃饭。
恰逢正月又十五,我便是想着远方的外公外婆,想着这二十几年怎么幸运和幸福后来又如何失去了这些影响了我们一生的人与事。人生这条单行线,一旦开始了就只能往前,死亡就是终点,现在的我们再也不是想要顺势讨要点东西的孩子了,但我们终究也是没有机会再同亲人一起赶那趟破旧的集市了;我也在不需要长辈买什么给我当过年新玩意儿了,但我自己买来的那些却并不使我感到幸福与满足。终究逃不过要在回忆里活一辈子,难过的是回忆都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