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个人的强迫性重复,会变成固化的生存策略,并影响终生。
强迫性重复案例:马戏团的熊。
相关解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改变命运就是打破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是一个人在童年经历了痛苦或者快乐的经历,以后总是无意识的让自己不断重复体验过去的感受。当你与一个人交往,你不仅是和当下的这个人建立关系,更是和他的整个童年经历建立连接。有的人总是乐观向上,充满活力。有的人则内向、孤独、不善言语。有的人父母的婚姻不幸福,自己的婚姻也搞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谨小慎微,永远不敢让自己成功……。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可能有强迫性重复在“捣鬼”。
著名精神分析专家曾奇峰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或失败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故事的史诗”。
相关文章。
你的不幸福其实从童年就注定了!而且可能你一直在不断自找苦吃!
当今自媒体把原生家庭鼓吹的很玄乎,好像一切的不顺心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不过原生家庭观念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最早这个观念还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发现,他在研究人性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早年的经历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开心快乐,可是现实情况却好像大相径庭,将近70%父亲经常出现家暴行为的女孩长大后会嫁给有家暴行为的丈夫,这些丈夫中的一部分人以前是没有暴力倾向的,但是在和上述情况的女孩结婚以后,在他们的互动模式中“养成”了暴力行为。
再比如,一个童年时痛恨自己酒鬼父亲的男孩,长大后也很可能成为了一个嗜酒的人,或者他因为对喝酒的人极其厌恶,而的确滴酒不沾,但是却有其他的成瘾问题。
后来弗洛伊德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个人为了让自己活得生活更加熟悉,所以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意跨出痛苦的过去。而且他给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个名次叫——强迫性重复。
其实这个现象一直是心理学上很诡异的,人们为何会沉溺痛苦也不愿意作出改变。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熟悉、可预知的情形中寻求慰藉——即使这意味着不断和对你情感虐待或身体虐待的人谈恋爱。以下是我们继续留在不正常感情关系中的一些原因:
选择这些恋情,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创造历史,改变结果,从而掌控当年我们孩提时期无法控制的情形。(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这是源于我们“想要回到事情原来状态的那种欲望”)
重现过去场景,给我们一种希望,让我们觉得这次我们可以正确应对。如果我们更温和一些、更优秀一些、换不同着装、找到正确的言辞、或在行为上做出其他奇迹般的改变,那我们的另一半(他们是当年拒绝我们的父母的象征代替物)就不会断然拒绝或虐待我们。无论是在意识或无意识层面,我们都坚信我们在这个人生命中无所不能。我们有能力满足他们,从而能够以此解锁他们的爱和认可。
也就是好像虽然我们身体活在了现在,但是内心其实停留在过去,那些受伤的记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减少,它会一直提醒你来修正它,甚至不惜你当下继续过着痛苦体验的代价。
弗洛伊德曾说过,“如果没有能够消化好创伤,那些被压抑了下去的东西注定会变成当下的经历被重复出来”。
曾经因为被羞辱的孩子,当她成年后,会不断无意识中去创造曾经被羞辱的类似场景,然后会被再度羞辱;
曾经因为妈妈抑郁而不能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会不断与受苦的女人交往,从而不断重复曾经需要不断照顾母亲时痛苦的那些体验。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种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换句话说,我们会不知不觉的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的和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
所以有时候你总是活得不幸福甚至痛苦并不一定是你运气不好,或者环境不如意,这一切也许都是你自己潜意识搞出来的把戏。
不然怎么心理学另一位大师荣格虽然和弗洛伊德关系并不太好,甚至反对弗洛伊德很多思想,可是他们都认可潜意识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其中最经典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
“发生在我们身上林林总总的事情,都有其潜意识因素存在。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发挥的作用很小,然而,事实是,潜意识正是我们理性思维的隐形根源。”
(不过我这里想说,当下好像很多人把自己人生的责任归结到童年,这里着实有些归罪的味道,我个人觉得归罪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助长问题的产生,心理学中讲到原生家庭这个观念更多是为了让人归因,这才是理性的。
而且目前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从一因一果的分析法转向到多因一果,也就是原生家庭可能是人生命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是并不是唯一。
萨提亚家庭治疗,在中国很多咨询师也一直强调原生家庭这一概念,而在美国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型强调的是沟通和家庭规则的解除。对一个概念过于执着,就会夸大一些问题,却忽略了其他因素。
发展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发展首先是有生物前提的,也就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人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所塑造的,家庭环境也只是后天环境的一部分。而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还有个体的主观意志,以及家外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学者唐映红就认为:“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个体面临着自己选择自身成长人生历程的情形,此后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父母。即每个人在成年后都有着来自原生家庭的种种烙印,但如何对待以及发展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所以我们要以开放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同时不光理解过去也要面对当下,真正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这才是找到人生密码的唯一方法,这才是原生家庭理论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