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儿童工作室温馨提示】
从今天起,我给大家推荐或赏析绘本,不单单从绘本的优劣来分析,更会从孩子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程度为依据,推荐与孩子需要契合度较高的绘本。
今日给大家推荐的是绘本--《抱抱》。这本书适合为1.5-2岁左右的小宝宝进行母婴亲子阅读。
今天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它的主题——有关母婴依恋。
老实讲,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缺点还是蛮多的。比如,画风“凌乱”,人物形象说写实不写实,说卡通也不太卡通。尤其是将主角小猩猩BoBo画得较丑,估计会起到将小宝宝从作品的代入感中拉回现实的作用。
但尽管这样,它仍不失为一本很有助于低龄宝宝心理建设意义的绘本。虽然讲母子亲情的绘本很多,但内容稍显复杂,不太符合低龄宝宝的认知能力。
这本书内容梗概如下:
Bobo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和妈妈“抱抱”,很想念自己的妈妈。
大象妈妈看到bobo难过的样子,决定帮忙带它去找妈妈。一路上bobo看到很多小动物都在和妈妈“抱抱”,它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了。
就在它非常难过的时候,大树上传来妈妈那亲切的叫声。
bobo也飞快的跑过去,和妈妈紧紧的抱在一起……所有的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也都受到感染,温情的拥抱在一起。
全书情节很简单,仅牵涉一些常见动物。文本部分只有三个词:小猩猩“BoBo”、“妈妈”、还有反复出现的“抱抱”。犹如一个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婴孩的故事。
所以,这本书的适龄人群是1.5岁-2岁左右的宝宝。更关键的是它契合了孩子0-2岁最重要的发展主题:依恋和信任。
什么是婴儿的依恋(社会性依恋)?
指婴儿与主要抚养着(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婴儿的依恋有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1-3月 这个阶段对所有人情感一致)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 开始能辨认并偏爱熟悉的人,但并不太拒绝熟悉的人离开)
——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6个月-2岁左右 极其在意依恋对象是否存在,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开始有很明显的分离焦虑)
——互惠关系形成阶段(2-3.5岁 能稍稍理解并接受与依恋对象有短暂分离)
从这些心理分析来看,第三阶段是婴儿需要与妈妈“充分依恋”的阶段,但遗憾的是,恰恰这个时候妈妈们产假结束需要与宝宝分开出去工作。所以,往往这个时候孩子的“社会性依恋”的发展会受挫。
那受挫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一是孩子会在与妈妈的“分离和团聚”的过程中出现自我修复能力,致力于找回与妈妈的依恋感。
二是宝宝也有可能会再找一个“妈妈”(继任的照顾者)来依恋,放弃对妈妈的追寻。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有的妈妈来去孩子并不是太在意,就是因为没有成功的与妈妈进行充分依恋。
其实这样并不好,当妈的千万别以为孩子不哭就是好事,孰不知孩子心里已与你相隔“千山万水”。
孩子“依恋”发展是否顺畅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毫不夸张的说它是孩子接下来心理世界发展的基石。
孩子的情绪、个性、意志力等都在此基础上展开。甚至成人之后的社会关系处理模式也受此影响,并极有可能将这种依恋模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初衷,协助妈妈帮宝宝形成良好的“安全性依恋”。
故事本身的“暗喻”就是寻找妈妈的孩子最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熟悉的安全感。作为感受性极其灵敏的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份温暖。
所以当妈妈晚上下班归来,和孩子一起打开这本“寻找妈妈”的绘本,当阅读结束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暖暖的“抱抱”。
故事自会滋养和疗愈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