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利子女士(匿名)是一名56岁的女性,她的丈夫在五年前,因为遭遇意外事故半身不遂,在家里卧床不休息,靠轮椅来行动。
1
在3年前,她开始接触《断舍离》,并越来越感兴趣。某一天早晨,经历过一夜的思想酝酿,她准备彻底地整理一下食材。
但是,当她干劲满满打开冰箱之后,才发现冰箱没电,里面的东西全都坏了。
于是冰箱里的食物就全部被扔掉了。为此,她给家里换了小一号的冰箱,开启了断舍离的第一步。
接下来,她又开始整理厨房,把厨房里原来的三个餐具架子,扔到只剩下一个。
厨房一下就显得宽敞了不少,而且走动起来也很方便。由利子很开心,继续整理整理家里的卧室。
她说:“开始减少家里的东西后,有些以前怎么也不会扔的东西也显得特别碍眼,特别想处理掉。”那些几万日元的罐子也很快就处理了。
而且原本打算将来再拿到网上拍卖掉的那些“入手之后又后悔的东西”很快被她痛快地处理了。
由利子女士仔细筛选了自己的衣物,把客人用的睡觉用品压缩到了两人份。又去掉了一个大衣柜,整个卧室都宽敞了起来。
她常常说自己的断舍离之路还在途中,但很显然,她的生活的舒适度已经提高了不少。
不过,到最后还是未能扔掉的是收藏的书籍,她的部分书籍甚至存了有30多年,其中一本1500日元的书不舍得扔,总觉得卖了换钱会更好。
而且经过很久的思想斗争,最终,由利子女士决定把一半藏书捐给图书馆。
3
那时候,每隔两三天就带着儿子来娘家玩的二女儿,对于这里的变化感到很吃惊。
从很长时间没回娘家的大女儿,说“一进玄关,就觉得空气不一样”“呼吸也顺畅了”的话语中,也能感受到由利子女士家的大变样。
过去,为了让先生好拿到需要的东西,由利子女士把先生随身用品集中到床附近。
但是,断舍离和房间宽敞之后,她却意识到某些东西的不同。过去,把东西放在先生伸手够得到的地方,其实是让先生反而更加不想动了。
而其实,由利子女士原本是想让先生多活动,多走动。——原来之前是帮了倒忙。
当房间里有了呼吸空间的时候,先生变得想做康复训练了。
女儿携家带口来娘家玩耍时,也能自觉地收拾好东西再返家。
最为开心的还是由利子女士,现在,她每天都很高兴回到家。
洗碗池和饭桌上的东西只有必要的东西,没有其他多余,每天的打扫卫生也变成享受了。
过去,只有为招财的时候,才会主动打扫厕所卫生(日本民间认为财神在厕所),现在,每天自己自然而然地就想保持厕所的清洁。
而且家里无论何时有客人来,都没关系,由利子女士甚至可以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冰箱,而她自己的体重也在逐渐减轻。
利子女士也正切实感受着断舍离带来的“自在人生”。
3
断舍离来源于瑜伽,而瑜伽非常重视呼吸,甚至可以说“呼吸”就是指“瑜伽”本身。断舍离的精髓就在瑜伽所倡导的呼吸方式中。
一旦自己的居住环境从以前的乱七八糟的杂物堆积场,但是在昏暗混浊的环境中,过多的灰尘,让我们本能的屏住呼吸,很浅,并不能给人带来调和的新价值。在塞满杂物的空间里人们会感到“喘不过气来”,虽然从物理上讲,房间里并没有被隔绝氧气。
就像是过多的欲望带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并不会产生有用的价值。
当经过筛选后,变成有珍贵物品,被仔细地爱护、保养的整洁环境,很多人都会说“空间感觉清爽起来”,“呼吸特别顺畅”,“情不自禁地深呼吸”等等。
呼吸即是无意识自律神经系统,又是又能被意识控制的唯一生理机能。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呼气(吐息),能提高内脏系统的活动机能,会直接唤醒生存本能。而瑜伽,也就是呼吸的目的,就是“结合”。
呼吸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吐气”,从吐出阻塞的气体开始,先“呼”后“吸”,高质量的“呼吸”首先需要“吐”。“吐”,是“自力”的行为。这可以说是对生存本身的宣言。
而同呼吸一样,需要来回进出的物品也同样如此。
断舍离把这个过程形容如下:只要能够“吐(出)”,就会自然而然地“吸”,会自然而然地涌入活下去的力量。
物品也是如此,保持持续地“出、出、出……”,由此恢复“生命的机制”,超越“表面上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而进入“生存”的整体更新。
想要获得自在的人生,就要恢复健全的“呼吸空间”。
待在杂物过多、空气不流畅的居住空间里你是否会经常叹气呢?你是否觉得在扫除不彻底,遍布灰尘和霉味的房间里喘不过气来呢?你因为某些东西而跟家人吵架,最后是否只会觉得“真是合不来”?看看你的居所,是否是“呼吸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