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在家里一位女性可能是孩子的母亲、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一位男性可能是孩子的父亲,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在职场你可能是员工,你有你的老板,你有你的下属。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位,决定着我们所执行的任务不同、职责不同。
谈一个前两天的见闻吧。还是家访这件事,我前面已经写了两篇关于家访的见闻了,今天这一篇是从角色定位这个角度来谈的。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工作的场所大多时候是在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多的体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学校也注重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寻求家庭的支持与合作,使得学校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家访是我们开展家校共育的一种途径。
在家访的整个过程,孩子不停的爬高爬低,一会儿爬上桌子,一会儿坐到地下。爷爷奶奶看着孩子的行为,可能是习以为常,可能是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所以任由孩子爬上爬下,欣赏着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可爱。
可是在一边的老师不淡定了,一会儿指责孩子的行为不对,一会儿命令孩子,一会儿又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甚至还对家长抱怨孩子在园的不听话、不守规矩等诸多问题。要知道这是在人家的家里,离开学校进入家庭,家长才是孩子的天然教育者。不是说教师不能在孩子的家里教育孩子,而是要有一个主次和方式方法的问题。如果在家庭里教师过多的干涉孩子,其实是在抢占家长的权利,越界了。
另外,作为教师,你的发心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似乎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仅仅是出于指责和抱怨,是因为自己看不下去,那你的这种情绪是可以被家长感知到的,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再者,你的指责也是在变相否定家长的教育。
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可以和家长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家长能够接纳的方式去和家长沟通和交流,靠指责、抱怨和越界,只会换来对方的反感,对教育没有任何好处,反倒会适得其反。
让自己的角色归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研究合适的方法,这才是教师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