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数码相机登上摄影的历史舞台,在我看来,摄影的成本是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上,再也不用花钱买胶卷,再也不需要洗照片(万一一张照片上有50个人,要洗50张分发给大家留念 ,OMG),再也不需要买好多相册,成本成本地装进去,而且还要保存好底片(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再洗一张),发烧友还要给自己准备一个暗室(现在寸土寸金的城里人啊,得节省多少钱啊,虽然说这确实蛮文艺的)。时间成本上,要等到照片洗出来才能看到图像,分享还必须要拉上所有人坐在一起,用一台幻灯机一张一张地给大家放映(交通费也很贵)。。。。 所有所有这些成本都节约了呀,更不用说手机打开随手就拍,让所有人都有成为摄影师的可能。科技改变生活,我爱科学家。
妹子正在专注地研究
但是啊,物以稀为贵是万古不移的真理,成本越低越不珍惜。按下快门的手再也不吝啬地犹豫不决了,由此就生产出来的一堆一堆的没有价值的作品(比如说从银杏林出来,相机就有一大堆被自己都嫌弃的黄黄的片片)。
这棵树真的很美呀,可是不知道怎么拍
为什么拍出来没有看上去黄
每天整理照片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第一眼找不到主体的照片,坚决删掉。
主体好像看见我了
虽然她很小,但我一眼就看到了她
喜欢老人
秋意浓,主体不太高兴
大叔们的家伙,啧啧
我发现我拍的照片里经常犯的错就是找不到主体,或者主体模糊。主体就是摄影师拍这张照的理由,所有元素都是为主体服务的,如果摄影师都不知道为什么拍它,观众更不知道要看哪里。
大师说:把你想展示的东西尽可能地去渲染它,将它身边的可用于渲染的东西留下,其余的传诵掉。摄影不是要将所见的所有东西都放在照片上,而是只放能烘托主体的事物,让观者容易理解你的感受。不管是姿态,光影还是色彩都是为主体服务的。
总结:在按下快门前,问自己,主体在哪里?我想表现什么?旁边的东西有没有用? (好,先问这三个问题吧,问多了我也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