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从古至今疗法:未来可期

一、诊断

精神疾病目前最大的困境是:疾病的诊断。

精神疾病的诊断仍然是一种基于“症状学”的诊断,缺乏生物学标记物。

对于像精神分裂症这类精神、行为明显紊乱的疾病,显而易见,容易识别、诊断、治疗。

但像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除了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外,还有“躯体化”的问题。所谓的“躯体化”即表现为各个脏器功能的失调,表现为腹胀、嗳气、厌食等类似于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心慌气短的类似心脏病症状,等等,“乔装打扮”,后面目全非,缺乏经验的医生一头雾水,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就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导致“逛医”行为。

何为生物学标记物?

诊断糖尿病,查个血糖,“血糖”就是一个生物学标记物,空腹血糖两次超过7.0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简单明了。

诊断肺癌,肺部CT显示明显的占位符合切影像学特征符合肿瘤的表现,肺部CT就是生物学标记物,可初步诊断肺癌,简单明了。

诊断脑出血,脑CT,简单明了。

而抑郁症的诊断,不论是查血、还是影像学检查都没有生物学标记物,只能靠问诊,结果就是--在抑郁症的防治方面存在“三低”现象。

所谓“三低”:低识别率、低治疗率、更低的规范治疗率。

“三低”的核心是低识别率,没有诊断,何来治疗。

所以,未来,希望脑科学的发展,不管是从脑影像学还是化验血,能够研究处抑郁症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翘首以盼!!!

二、治疗

(一)药物

回顾近一百年来疾病的治疗转归,无不是科学的发展,新的药物或治疗器械或治疗方法的进展而取得的。

最近十余年,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方兴未艾,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2023年1月6日,仑卡奈单抗在美国获得了FDA快速批准,是全球首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的突破性靶向药物。这是脑科学的极大突破,可喜可贺!!!

2024年9月26日FDA批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Cobenfy上市,重大突破。

致幻剂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了突破,曾经让人胆战心惊的“k粉”(氯胺酮)成了最近获批上市的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二)精准医疗,个性化服务

通过基因组学和生物标记物来指导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实现个性化服务,更安全、更有效。

(三)神经调控技术的使用

1、深度脑刺激(DBS)技术的发展

深度脑刺激技术已成为精神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通过植入式电极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精神病症状。

2、神经调控技术的联合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与药物、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为精神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神经调控技术调节患者的情绪反应,再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

3、磁休克(MST)的临床应用

磁休克(MST)比无抽搐电休克(MECT)更安全、治疗操作更简单,更容易接受,或可称为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4、脑机接口(BMI)治疗抑郁症

天津大学刘爽教授领导的团队已经将脑机接口技术从单纯的评估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他们的研究方法集中在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上,通过微弱的电流刺激来改善抑郁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干预强度可控,治疗周期较短,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温和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三、人工智能AI

2024年11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研讨会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赵敏教授表示:

“这些应用正推动精神健康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人工智能与精神疾病诊疗的结合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认知神经科学教授Zoe Kourtzi在会上透露,其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用于早期预测和诊断痴呆症的AI工具,能在症状出现前10至15年就识别出潜在的痴呆症患者,且诊断准确率高达91%。

德国耶拿大学医院转化精神病学特聘教授Nils Opel在会上表示,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创新的远程监测应用程序,通过收集患者的行为和语音数据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美国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副教授Philip Corlett表示,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条件性幻觉”模型,利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来研究幻觉的形成机制;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精神病学教授Michael Breakspear介绍,他尝试用模型模拟人类精神世界。在他看来,人类是一种活跃的主体,动态地嵌入自身构建的人际、社会、文化和历史体系中;而深度神经网络是其核心,是执行随机插值的静态矩阵。围绕人工智能解码面部表情、大语言模型模拟生成自然和疾病下的言语等多个方面,讨论了如何使用大脑的生成式模型来优化AI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应用。

 “北小六”是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导下,由临床心理中心主任黄薛冰带领团队研发而成。2022年10月“北小六”AI心理服务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

四、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与接纳

精神疾病,还是一种“病耻感”的疾病,患者要忍受两方面的痛苦,一是疾病直接造成的痛苦,二是得不到理解、宽慰,甚至是被误解、指责的痛苦。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能证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肺癌一样是一种疾病,而不是还能这不够坚强、小心眼造成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