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本书三大标签:
1.讲述千古圣人孔子的一生。
2.本书以一图一文形式,形象生动地传播名人事迹。
3.历史扫盲性和故事性极强。
读后感受:
1.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影响生生不息。他的思想不是天才,从天而降,而是通过勤奋学习而来。同谓生命,灵魂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我认为文化及环境背景的差异化是最核心的原因。为什么环境如此重要呢?
(1)孔子的爸爸和妈妈不是一般普通人,更不是社会基层人。孔子爸爸为国家立功两次,也是社会名人。孔子爸爸六十多岁,还能擦边球那时的“礼制”光明正大娶门当户对颜氏之三女儿,可见孔子父亲为了让自己有儿子做继承人是费劲了心思。孔子父亲本是贵族后裔,孔子三岁丧父,其母带着他和同父异母的残疾哥哥移居外婆外公家,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孔子七岁就相当于把小学课本都学了一个遍。
(2)孔子从小就耳闻目染本国和他国的政治事件,所以他在15岁就立志为国好好学习。这样的志向和我们熟知的周恩来为中国崛起而读书,都是圣人伟人志向。
(3)纵观孔子的一生,敏而好学,但凡他不懂的,都虚心拜师请教,不论是本国还是他国,譬如他跟邻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的请教。出国游学,出国访问名人,没有一定的文化见识基础,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怎能对等或平等?可见,孔子除了自身的勤奋好学外,他肯定还是有硬实力背景在那的。
2.孔子自认自己的儒家思想,只要当权者用三年,就会让国家富强人民安定幸福。孔子一生从政也就三五年,的确他执政后的民风社风,经济和教育都有了巨大变化。但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乱不断,他的思想被众国国君都觉得好,但不敢重用,或者没有福气长用。因而孔子的思想,终究没有被一国所用打样板,反而为整个天下的各个阶层所学所用。为什么说一代教育家的影响力胜过执政的能力?
(1)孔子的学生遍布各国,三千有余。
(2)孔子的学生分布各个阶层,士大夫、官员,学者,从商的,普通百姓等。
(3)孔子培养的精英众多,精通六艺的就达72人,且都是当时社会上可圈可点的名人。孔子去世后,他的思想被后人慢慢形成了“儒学八分”,即八个细分儒学门派。
孔子执政的优秀业绩如昙花一现,只是历史政客的一个匆匆过客。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却影响范围之广且时间之久。
3.孔子的大同思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信仰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孔子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时隔几千年还在深深的无形影响着中华民族儿女。
孔子期望全天下都采用他的仁爱儒家思想去治国平天下,孔子懂军事,也懂政治,也懂经济,更懂培训之道,他完全有能力自封一个小国,打造成功样板,再复制到当时的诸国。但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去做呢?而是用了一个看起来的“下下策”,用十几年的时间游走诸国,毛遂自荐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方针,结果徒劳伤悲一场。
亦如当今的中国,我们是有实力的,但我们从不去挑拨离间或者发起战争去争夺世界资源。很多时候,我们讲理反倒被人欺负。
孔子儒家思想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祖上礼让德在先的思想至今也在指导我们的价值观,德重于能力。
孔子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思想却长长久久活了几千年。
什么样的思想能经过不同的政治形态,不同的国家体系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孔子伟大的思想,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