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204 闫安
记忆中,有旅行的想法还是在小学时,说是旅行,不过是对外界未知事物的渴望与好奇罢了。因家住城郊,过一条繁忙的公路,就是农村了。记得自己常常喜欢在秋收后的麦田里踟躇,随意享受着好闻的麦香、暖烘烘的阳光,还有那季节的驿动。傍晚时分,望着天际中南飞的夜航班机,总无端地想象着飞机上的灯火通明;想象着飞机会飞到哪座不知名的城市里降落;想象着那些游走四方的乘客-------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会在地球上飞来飞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远行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由于地处塞外,我们那里把内地叫“口里”。高中时,曾经送校友到内地去上大学。至今,送别时的情景还象电影一样清晰:高高的站台,送别的人群,鸣响着的汽笛----望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学长随着火车逐渐消失在远方,暮色四合。那种失落、无助、近乎窒息的感觉无法言表。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到山的那边,到口里,到江南的水乡、遥远的阿里,到我梦想的地方去呢?冲动,随着日月坚硬如铁。
如愿以尝的时候,一副壮丽雄美的画面就展现在了面前。
在外省度过的大学生活,那是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太阳在笑,月亮也天天露面。因为完全可以自主地决定想要做的事,读书、音乐、足球,还有旅行。什么时候,什么方式 ,都该准备些什么……在充满期待的时候,自己竟可以一步步地落实,去接近梦想,那是何等的幸福和满足啊。
好几次远行,骑着那辆旧自行车,背着行囊,也背着快乐,就出发了。在曾经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广阔的三秦大地上,如蓝田,如沣峪,如乾陵,如三原城隍庙。因为总有或长或短的假期,所以,大可以流连忘返,随遇而安。有时候,真的喜欢川端康成的那本叫《伊豆舞女》的小说和它改编成的电影。虽然,人不能长久地拥有那样明丽的青春和那融入自然的伤感,但是,譬如朝露,最晶莹亮洁的时候,才可以显示出他的生命活力与价值。又有谁,能够回避人生中这段滚烫的激情岁月呢?
张家界的金鞭溪,耸立的峭壁和幽深昏暗的溪谷;周至县的楼观台,初秋野外的露宿和庭院里高大的银杏,和那黄昏时分神秘的算卦者;华山,对了,那是入校后的头一个“五.一”,一个跳窗逃票的学生,一个拿着捡来的火机、星夜上山朝拜的虔敬者,一个留下了无忧岁月印痕的青年------直到有一天,他感叹:“明天天气是否依旧/不知说些甚/毕业了”。
工作后,少有机会独自或与家人或与朋友去旅行,都是匆匆而过。旅游,奢侈而俗气。可即使如此,出游的机会也甚之了了。我怀念那曾经的岁月,我的全部想象,还是停留在伊豆半岛的春天里,那个旅行的青年大学生的故事里了。
(多年以后,去了河姆渡,也去了向往的西藏,背着行囊,自由的行走在祖国大地上。那在藏地浪迹的半个月里,想象依旧、感动依旧,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墨竹工卡、珠穆朗玛、绒布、八郎学、飘扬的经幡……时光可以倒流,人生也可以重来!旅行的感觉,依然还在路上!)
旅行,就是最美的邂逅,啥味道都有,…让你永远好奇,下一秒会发生些什么,有甚美景“啥遇”啥的。也许走丢了朋友,但走不丢的是记忆和人生的一段历程,让你还有机会回望,也值了。[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