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处世之道,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不懂处世之道,势必在人际关系上受到阻碍。
首先,第一点,我要说的就是如何保持心态。如你在工作上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当别人的评价不符合你的人格时,切记,你可以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待遇不好,你可以给上司提,如果你怕上司不答应,还是得考虑一下,或准备跳槽。当别人的评价不符合你的人品时,你就直接说出心里话,但要真诚一点,才可能有人相信你。虽然不可能所有人相信你,但总有一部分人信你。除了这些以外,要认真投入工作。当你沉浸在工作里时,才会因为转移注意力,而把不开心的事忘掉。就像垃圾桶里的垃圾,虽然不能一下倒掉,但往往少了不少垃圾。(垃圾桶里的垃圾是指你心中不开心的事。)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心存良善,更懂自保。不要以为是我抄袭《延禧攻略》中女主角所说的一句做人的话,这个道理在这个电视剧播出之前我就知道了。心存良善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不懂自保。如果有一个人对你有敌对情绪,你还要采用感动他的方式,倘若人家没有被你的良善所感动,遇见你一次伤害你一次,你怎么办?所以就只能采取自保的方式,躲避他。
第三点,就是幽默。为什么?因为幽默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切记不要拿别人的人格开玩笑,这会让不少人生气。因为你误解了别人的人格,别人根本不是你开玩笑所说的那种人。
第四点,就是直接指出别人的缺点,这样别人可能听你的。前提是看你们是友好关系还是敌对关系。如果是友好关系,别人大多会听你的,改掉他的臭毛病,提升他自己。同时自己再也不会忍受他的臭毛病。这岂不是一石二鸟,既改变他,也让你不被他的臭毛病影响,你说是不是。
第五点,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话是朱熹说的。“有则改之”是指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你就改掉,从而提升你自己。自从你这缺点一改,别人就不会看见你的臭毛病,从而不会影响他的心情,也就懒得说你。而“无则加勉”是指当别人提出你的问题时,而你没有这些问题,应选择宽恕。因为宽恕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就不会在意别人的所作所为,自然你对别人的意见就少了,关系也就融洽了。
第六点,就是试着去了解别人。因为每个人的学识、经历、三观不同,自然言行也不但同。当双方各持己见,观点发生冲突时。谁都不愿输,因为一旦输了,就会对自己的三观产生疑问。所有哪怕观点是错了,也要争赢。因此应该从对方的视角去了解问题,找到双方观点的差异。
第七点,就是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提出的“即不接近,也不疏远。”“既不接近”是指关系不要太近,太近就会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且还要忍受他的缺点,自然心里不好受,因此选择“既不接近”。“也不远离”是指认识一个人,从陌生到熟悉,但如果熟悉后再远离他,定然那个被远离的人心生怨恨,所以也就只能选择“也不远离”。
第八点,就是赞扬他人。因为当你赞扬他人时,无非就是为他传播好名声,也就是对他有利。谁也不会伤害对他有利的人,而树立一个敌人,除非他是地地道道的神经病。
第九点,就是微笑。因为当别人看到你微笑时,能感觉到你的友好和善意。自然会回应你,还会对你笑一下。说到这,你见过谁会对一个对他笑的人一耳光。如果有,我觉得那家伙不正常,尽早远离他,免得祸害你。
最后我说一句警告你的话,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公平公正的、有体贴他人的、有敏感多疑的、有权衡形式的,等多种多样的人。因此不要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