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凤栖山水翠。
凤栖湖就在我家对面。夏季特有的浓绿将它围绕。浩渺烟波的风景只在梦中。其实它只是一汪水,人造的水库,人造的湖心岛,人造的水泥堤坝。
可是此时却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渴望下去看看它。
湖边小路树木葱茏,树下小花弥漫,青草香气扑鼻。平凡简单,无甚出奇之处。如同我走过的人生之路。没有太多的起伏,没有太多的纠葛,没有太多的冗杂。但总是有一些遗憾,有一些埋怨,有一些痛苦。
那汪湖水清澈却包容。
人世间,上帝赋予每个人的都不同。我们总有诸多不如意,我们抱怨自己贫穷,抱怨缺少机遇,抱怨缺乏爱,抱怨行路难。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夜夜难眠的日子,在乌云笼罩心间的日子,我们挣扎,我们苦闷,我们不知道路在哪里。
佛陀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光,与其羡慕别人的光,不如待在黑暗中,一点一滴,聚集自己的光。
我依然记得那些奋斗的日子。高四复读,一帮同是天涯沦落人,将失败的耻辱深埋心底,怀揣对未来渴望埋头苦读。厚厚的课本,如雪片纷飞的各科卷子,好不容易搞来的复习资料,以及深夜点在床头的蜡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伴侣。
依然记得那常吃的晚餐,半块熘过几次的馍馍,黑黑的半碗煮茄子,老的漏出许多籽粒,一口咬下去,沙沙的,仿佛吃的不是茄子而是种子。里面偶尔有一丁点油星和肉星。为了吃饱肚子,也为了它们的难以下咽,我总是快快把它们吞进肚子里。
在高四复读每日黄昏,同学们吃完晚饭,快快的回到教室进行晚自习,自习前短暂的聊天,互相逗乐,是我们忙碌单调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悠闲。如同天边绚丽的彩霞,虽然只是短短闪现在天边,但却在我记忆里时时闪光。
有时会想起那个胖胖的女生,她已经复读三次了。不知道她家里什么情况,只知道她学习极其刻苦。每天早晨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课间十分钟在背单词,停电的时候在蜡烛下做数学题。排队打饭的时候嘴里念念有词……疯狂的利用每一分钟读书学习,只要看见她,她就在学习。她的刻苦搞得我们很紧张,觉得自己太贪玩并且产生了难以言说的罪恶感。连学校校长都注意到了她,要知道我们可是一座大学校,光是高三就有8个班,大班,班里将近50个人。记得当年的校长姓蔡,蔡校长亲自来我班看望她,跟她谈了谈,大概意思就是让她注意学习方法,注意身体,不要没有到高考就搞垮了身体。她依旧没有改变,依旧发疯般的学习。
那一年高考,她落榜了。听说回家务农了,没有再来复读。
对当年的我们来说,高考是我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人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上大学,要么回家务农。她现在应该在家乡过得还不错吧,一个如此有毅力的人即使是种地,也会 比别人更精细些。收成应该更好些。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蜡烛,我们的时代都是使用蜡烛晚上加班加点学习。那个平房的宿舍里,那个李姓的瘦瘦的女孩,你现在还好吗?小小的眼睛,毛茸茸的黄头发。看着不怎么聪明的样子,但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也是几年来唯一一个高考放卫星的姑娘。她每天晚上熬夜学到很晚,我们都已沉睡,只有她点着蜡烛挑灯夜战。一灯如豆,烛火在黑暗的宿舍里,一明一亮的闪着。这光一直闪到现在,闪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天晚上,她学着学着瞌睡了,蜡烛不知怎么倒下了,点燃了床单。她居然不知道,火蔓延开来,差一点就烧着了房子。烟呛醒了旁床的女生,她大叫起来。这才免去一场大祸。
记忆生活里每一片时光,一片色彩。一段声音。每种细微不可察觉的气味儿。我都想把它们一一折叠起来。一一收存在记忆的角落。
回顾过去神采飞扬的岁月,原来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鬓已霜华。老得太快,却明白的太晚,总是习惯了等待,殊不知没有了来日,没有方长,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临,因此珍惜当下,对家人好一点,父母年纪大了,跟父母说话小声一点温柔一点,对自己好一点,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有遗憾。抓紧时间去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趁阳光正好,趁你我都在。别等到真的“来不及”,才想起“本可以。
高天与原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转眼即长暮!把握当下,不要等待来日方长!
工作上我一度走入瓶颈,教学上没有新的想法,每天重复昨天的自己。生活上按部就班。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身上的优秀品质如坚韧不拔,不畏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抗压能力等都会不知不觉的发散发出来,促使你去更好地完成这件事。
成年人真正的勇敢,不是对现实空有一腔悲愤,而是即便低到尘埃里,也要学小草开出花来。
最终能让自己从泥泞中走出来的,一直是那个咬牙坚持的自己。
人生如海,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