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你或许也有过这些时刻: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让你思绪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件小事没做好,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自己也会不断自我反省,陷入深深的自责;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常常因为一些琐碎小事情绪低落……
要是你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说明你情感细腻、内心丰富,属于“高敏感人群”。
其实,不必为此担忧,也无需觉得难为情。著名心理治疗师伊米·洛指出:“高度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并非‘病症’!”她将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成果写进新书《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在书中结合大量调查研究,分享了诸多与敏感性格和谐相处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你会明白,很多痛苦本质上源于内心,许多纠结的根源并非自身问题。敏感是上天馈赠的珍贵礼物,性格柔软的人,一旦学会与敏感共处,便能挖掘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社交:成长积极进取,人事随遇而安
在我们的认知里,敏感的人似乎总是多愁善感、内心封闭。然而,美国心理医生伊莱恩·阿伦的一项研究表明,30%的高度敏感者在社交场合中十分活跃,属于外向型。性格的敏感使他们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宁愿强迫自己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假装开心,也要塑造出讨人喜欢的“外向形象”。
书中提到,敏感的人在社交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内心独白”:是不是我太苛刻、太傲慢了?为什么我不能降低期待呢?离开,是不是就意味着背叛?勉强融入的社交不但无法带来快乐,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内耗。
与其一味迎合他人,不如将敏感的感知力从人际交往中收回,专注于自身的成长。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被誉为“国宝级”作家。鲜有人知的是,佩索阿生前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每日过着两点一线的平淡生活。除了工作交流,他从不参加任何联谊活动,也不热衷于呼朋引伴吃喝玩乐。他沉默寡言,常常独自喝咖啡,观察路上行人,陷入深深的思索。尽管大家对他议论纷纷,他却始终坚持自我。
“我渴望默默无闻,因默默无闻而享有宁静,因宁静而成为我自己。”无数人在无意义的社交中浪费时间、徒增烦恼,他却专注于与自己相处,不断阅读、写作,将对现实的敏锐洞察融入作品。他创作了大量诗篇,后人称赞:“只有通过佩索阿,才能真正了解葡萄牙。”
人们常常将社交视为一种能力,却忽视了独处同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正如《德米安》中所写:“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他人并非你的归宿,真正的归宿永远是你自己。很多时候,人情世故、应酬交际反而会成为自我成长的阻碍。
一个人只要内心充实,便无需向外寻求满足。用敏感感知万物的人,内心永远是热闹、富足的。即便独自一人、远离人群,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情绪:减少对他人的共情,多多关注自身
许多敏感的人,情绪常常不由自主地被他人左右、感染。书中指出,共情能力强的人是很好的倾听者,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容易被他人的喜怒哀乐所困扰,成为他人的“情绪垃圾桶”。结果往往是对方倾诉完烦恼就抛诸脑后,只留下自己独自烦闷。
他们常常将生活的重心颠倒,过度在意他人,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倘若一个人总是忽视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那么终其一生都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在综艺《跃上高阶职场》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客户要求第二天一早提交文案,由于时间紧迫,许多选手当场表示,愿意通宵加班完成工作。选手八月却直言:“我从不通宵,每天十一点必须睡觉,我习惯早上工作。”大家对八月充满质疑,试图说服她一起留下加班,但八月交代好工作后便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八月来到公司。其他选手顶着熬夜后的疲惫面容,陷入焦虑情绪。而八月丝毫不受影响,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工作。没过多久,她按时提交了文案创意,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
八月说:“如果心里一片真诚,又何怕做个冷漠的人。”冷漠,并非无情,而是在情绪上明确区分自己与他人,在为人处世时划清界限,使自己免受无端干扰。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发生的事情,简单点,钝一点,慢一点,你会发现你过得很自在。对于情绪敏感的人而言,不看、不听、不想、不念,就是最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只对自己的感受保持敏锐,你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轻易动摇你、改变你、伤害你。要知道,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独特感受,而非他人的看法。不要因为过度共情他人,让自己变得脆弱易碎。
选择:摆脱随波逐流,勇敢特立独行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书中讲述了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故事。荣格出生于19世纪瑞士一个信仰宗教的传统家庭。小时候,由于性格内向忧郁,他并未得到太多关注。没有人陪伴他,他就独自到书房读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萌生了科学信仰,渐渐不再相信家人所传播的教义。
一天,他向家人宣布,自己不打算继承家族的传教事业,而是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要知道,在当时的欧洲,传教士地位显赫,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很多人嘲笑他傻,可荣格却不以为然,他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在别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在自己心里的人生。”
为了追寻“心里的人生”,他毅然离开家人,追随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一起做研究。弗洛伊德对他十分赏识,有意让荣格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荣格在理论上与老师产生了巨大分歧。人们指责他“离经叛道”,朋友和同事纷纷背弃他,他的学说也遭到严厉批判。
于是,他离开主流圈子,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潜意识。最终,他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试图摆脱随波逐流时,总会遭遇诸多反对和质疑。许多人在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中逐渐磨平了思维的敏锐,最终沦为平庸之辈。书中写道:“如果谨慎行事成了你生活中的首要目标,你可能会扼杀自己的潜力。”
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稳妥的选择,或许并不适合我们。倘若盲目从众,我们就会逐渐被平庸所同化。这世上,有多少人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他人的非议中成就了非凡的自己。
保持一颗好奇敏锐且不甘平凡的心,狭窄的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内耗:勇敢拒绝他人,切勿为难自己
你是否发现,敏感的孩子往往是家里最懂事的那个。书中提到,因为他们习惯了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人间失格》里的主人公叶藏,就是这样一个“小大人”。
叶藏出身优越,聪明英俊,但性格内向、软弱、敏感,让他从小就吃尽苦头。有一天,父亲要出差,临行前询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每个孩子都兴奋地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轮到叶藏时,他明明想要书,却小心翼翼不敢开口。父亲暗示,狮子舞面具很不错。叶藏不喜欢狮子舞面具,却很在意父亲的想法,半天说不出话。父亲见他犹豫不决的样子,生气地回到书房,这让叶藏感到恐惧不安。
半夜,他睡不着觉,偷偷起床溜到书房,在父亲的笔记本上写下“狮子舞”三个字。父亲回来后,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心仪的礼物,只有叶藏的礼物是自己不喜欢的面具。叶藏把失望深埋心底,无奈地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看开点,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真的,凡事都需要时间,需要亲自去经历,需要亲自去体会,调整,感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我们无法改变的时候,先尝试着接受它,从内心里把困惑疑虑矛盾等慢慢消除,别太影响自己的心情,时间是最好的见证,我们都需要逐渐回归内心,找到真正的自己,不要被外界太影响,环境一直在变,我们是追不上的,我们能改变的是自我心态,不断追问寻找,只有内心和谐了才能不断进化为真正的自己,修己安心,修己安人。
人,最难的还是管控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在向外求无果之际,不妨尝试向内心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