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到《超级个体》专栏的话题是“功利读书法,五倍提升认知效率”,提到了《东吴相对论》的吴伯凡老师曾透露了一个套路“你要讲一个外国的,讲一个中国的,讲一个古代的,讲一个近代的,讲一个大家知道的,讲一个不知道的”,这个技巧看似很简单,只是方式上的,其背后是大量的认知在支撑。我理解也就是做了大量有目的、有结构性思考的homework,“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今日回顾:
为什么说,“学习总是好的”这个观点需要升级,需要极其功利地读书?
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知识来源极其充沛的时代,互联网等高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和古时候相比,“学习的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核心竞争力已不是“学不学”,而是“如何高效地学”也就是“认知效率”。而“极其功利地读书”,是促进读书效率,助推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找准目标、有的放矢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哪三种不同的认知目标,以及应该配备什么不同的认知资源?
阅读的认知目标分为“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三类。根据这三种认知目标,可以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对于提升心智的认知性阅读需要攻读,花大段时间系统阅读、认真思考与交流、学以致用;对于扩展知识面的知识性阅读,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或社交性学习,随后迅速判断对自己是否实用,可以看目录了解结构,再决定涉入的深度;而娱乐性阅读的目的是放松与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累得时候翻几页,转换一下脑子。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这个玩法,最后也不一定能这样学习?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本能选择最简单、不耗脑子的方式,怕麻烦,殊不知,怕麻烦的人反而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因为“如果你不花时间去过你想要的生活,总有一天,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你不想要的生活”。明智的做法是,主动学习、延迟满足,提升心智模式,找到高效能的方式去使用,并从中尝到甜头、收获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跑赢90%的人,学习、工作与生活都将进入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图片来源:得到《超级个体》专栏
每日践行
要读的书:
心智性:《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The art of learning》
知识性:《The leadership pipeline》、《结构思考力》、《如何打造超级IP》
娱乐性:《演讲的力量》《Discover自我探索》
工作践行:
根据今天学到的认知“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使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就是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按照“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的方法分析一下:
目标:做好财经类国际新闻的报道,包括翻译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通讯社的英语新闻稿件。这一目标要求有较好的、不断提升的中英文理解与表达能力。
调整好资源:需要熟悉最新的财经类国际新闻报道内容;需要以新华社的中文新闻写作为准则。每天花时间阅读路透社、美联社、BBC、CNBC、Bloomberg等国际知名媒体发布的重要财经新闻;阅读新华社的国际财经新闻报道。可以先只读标题了解大意,有需求再进一步阅读;作为辅助性了解,《财经网》、《财新网》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带着问题进入: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英文稿件,再写成中文的新闻稿。“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媒体工作者要保持新闻敏感,积累对重大国际财经事件的背景信息了解、趋势展望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扩大知识性阅读量,比如国外媒体的财经类新闻报道,这种阅读可提升英语理解能力;此外,要阅读新华社等中文权威媒体的财经类新闻,解决的是准确性或约定俗成的称谓等问题,尤其是重大人物、事件及专有名词,那么新华社的中文译法是很好参照。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Obama)的名字,尽管我国的台湾地区有译成“欧巴马”,但在大陆,通常统一翻译为“奥巴马”。
通过带着问题进入,明晰了与工作最直接相关的阅读内容,更容易学以致用。而英语新闻的阅读属于“难度适中”,这样的知识学习无疑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