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是《集字圣教序》,此碑是唐朝沙门怀仁集王羲之的字,历时24年而成,集字精美,摹刻上碑,成为王羲之书法的范本,也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
此碑一出,泽及后世,历来奉为法书之要,评价甚高。明代赵崡说:“此碑为百代书法模楷,今时尤重”。清代叶昌炽说:“惟圣教序勾心斗角,天衣无缝,大雅以下,膛乎其弗及也。”体现了王羲之的行书特点。
王羲之书法,堪称书法艺术的巅峰。孙过庭在传世名篇《书谱》中说:“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今人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总结为三点:
一、变化统一。指的是用笔与结构变化达到灵活跌宕的极致,而同时笔致与结构的统一也达到凝聚饱和的极致。包世臣所谓"迷离变化,不可思议"。
二、空间感觉。王字能制造一个广阔生动的空间,将白底唤醒。
三、理性和感性的配合。即是说,他的字或大或小,是乎非常随意,随手腕、随感性、但是却又为作者所控制、所意识,有呼应,有避让,自然浑成。
正如张怀瓘在《书议》 里说∶
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固天下寡于知音。
为了更加理解《圣教序》,我又买了意大利汉学家毕罗研究《集王圣教序》的书《尊右军以翼圣教》,他运用跨学科的视角,从佛教、政治、书法三个维度,重新思考此碑在书法史、文化史上的意义。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知识。比如他指出:全碑准确的数字是1903个,实际上755个单字,其中369个字只有一次出现,386个字有多次出现。怀仁通过精心的集字呈现出自然书写的状态。
对于拓本的比较,他指出有三本北宋的拓本最为珍贵,一是“张应召本”,一是碑林博物馆藏的拓本,有董其昌和郭尚先题跋。三是“刘铁云本”,现藏于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又称“三井集王”。而我们所用的范本正是第三种。
本书主要探讨了:《集王圣教序》的历史文化含义;《集王圣教序》的书法特质;《集王圣教序》作为中古行书理想的总结等,颇多启迪。
由于王羲之的书写自然灵活,随心所欲,字形变化多端,不拘常理,在临写中倍感艰难!
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中说:“若逸少《圣教序记》 ,非有二十年精进之功,不能知其妙,亦不能下一笔,宜乎学者寥寥也。此可与知者道之。 ”
项穆所言不虚,《集字圣教序》的学习任重道远,还需沉心静气,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临习,反复临习,可能方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