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打电话回家,爹妈都在奶奶家,父亲说:“跟你奶奶说句话吧!”接着传来奶奶唤我名字的声音。“奶奶,这两天身体怎么样?” “好~” “吃饭呢?” “吃的不少~” “能吃就尽量多吃点啊!” “嗯,在外面好好学习啊~我没事,不用担心的。”
当时听声音觉得奶奶的身体状况应该算是稳定的,可是今天再打电话回家,电话的那头乱糟糟的,似乎聚集了很多人。父亲说奶奶这两天情况很不好,已经没法支撑身体坐着了,只能躺着,整个人瘦的不到五十斤,无法进食,准备后事的用具已经准备妥帖。“等奶奶老了,能回家尽量回家一趟吧!”父亲说,“嗯,我一定回去。”挂了电话,心头像压了块巨石。
可以想见,几乎是同样的场景再现。这间屋子里是躺在床上生命垂危的老人,那间屋子里是这个世界上“初来乍到”的孩童,一个是死,一个是生,一个是结束,一个是开始。不同的是爷爷的弥留之际,孩童是我们,他的孙辈,而现在奶奶身边的是她的曾孙辈。
去年是姥姥过世,很庆幸陪她过了一个暑假。那时,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她不再是那个慈祥善良的老太太了,像个叛逆的小孩儿不断地折磨着所有人。开学之后直到她最后的离世、葬礼,我都没能再见她最后一面。在昏睡了七天之后,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奶奶没有妈妈了,多可怜啊!”小侄女冷不丁的一句话惹的我一阵心酸。今年暑假,一次跟母亲回姥姥家,院子已经长满了杂草,破败的院落,阴暗的屋子,怎不叫人伤心。姥姥是个特别爱干净的老太太,院子里总是养很多花,会养很多小兔子,几只鸡。鸡下了蛋,她从不舍得吃,攒着给小孩子吃,她说家养的鸡下的蛋有营养。回家的路上,母亲说:“如果不是你陪我去,我心里真承受不了!”邻居串门问我们刚去哪里了,我脱口而出“姥姥家了”。“姥姥已经没了,以后不要说去姥姥家了,应该是去姥爷家了。”邻居调侃着,可我一时无语凝噎。偶有一天,姐姐让我整理以前手机内存卡里的视频、相片,突然翻到了在姥姥家里的视频,视频里的姥姥坐在床上,吃着雪糕,跟姐姐妈妈有说有笑,视频是我拍的。我立马把母亲喊过来,“妈,你过来~”“怎么了?”“你看~”母亲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脑的屏幕看,嘴角笑着,泪水分明在眼眶里打转儿。“嗯,存起来吧~”然后扭过头,不再说话。
人常说隔辈儿亲,如果说教育孩子家里人必须要有唱白脸的和唱红脸的,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必定是唱红脸的,他们更多的是宠爱。与他们大多的记忆是在童年,长大了,远离故土,有了自己的心思,父母尚且联系不多,更不用说他们了。我们长大了,总是头也不回。母亲常说,一辈儿管一辈儿,隔辈儿的都不管用。姥姥以前总说“等XX挣大钱了,给姥姥买好东西”,可事实是不等我开始挣大钱,他们一个个都走了。即使对于姥姥离世的感触,也是看到母亲的种种反应才觉得难过,更多的是因为心疼母亲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人生的每个阶段总有不一样的感触,我不想长大,也不愿他们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