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废名


废名,本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师从周作人,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汪曾祺的作品受其影响比较深,他早期的小说《桥》《枣》《桃园》和《竹林的故事》写得真是很美。他用儿童一样明亮而敏感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用儿童一样简单而准确的笔墨来记录,他的小说是天真的,具有天真的美,开创诗化田园小说。

他追随流动的意识,周作人曾说废名是一个讲究文章之美的小说家。又说他的行文好比一溪流水,遇到一片草叶都要去抚摸一下,然后又汪汪地向前流去。朱光潜先生就写过:废名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


<张先生和张太太>

小说很短,但是懂得不能透彻,新思想与旧现实的碰撞,一种哀伤与怜悯。


<桃园>

每一篇短篇都晦涩难懂,小说采取的是近似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的语言构造,使用精神分析法解读父女二人的幻想与梦境。参考论文网相关教育论文解读。


深秋某月十二日的黄昏至夜晚,桃园主人王老大和她十三岁生着病的女儿阿毛说话,写阿毛的联想、幻想、想象,写王老大的梦境。


古旧的城墙同瓦一般黑,墙砖上青苔阴阴的绿,她想到桃园倘若种橘子才好,苔不如橘子的叶子是真绿。但是被父亲沉默的拒绝了,阿毛种一颗橘子的渴望潜意识中是对一个完整而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王老大梦中为女儿买了三个桃子,和阿毛捧给尼姑的一样是三个红桃子,正意味着一个圆满的家庭,父女二人潜意识的都渴望幸福的家庭。阿毛的那句桃子好吃,令人窒息。最后发现桃子是玻璃的,没有声响的碎了,此刻,王老大的梦碎了。也预示着生死的交替,暗示着阿毛的最终死亡,桃园再美,也遮挡不住悲哀的寒流。


此桃园非彼桃源,它像一个梦,但又不止是梦,桃源世界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理想世界的幻灭。桃文化是纯美的,阿毛是纯美的,乡村是纯美的,人性是纯美的。凡是美丽的,都附带着哀音。废名正是用宁静、和谐、桃源式纯美的古老乡村文化折射出对现实社会的沉痛思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艺术的美妙性和神秘性,就在于很多时候,艺术是说不清楚的,有时候它仅仅是给我们提供一种感觉,而有些时候呢,作者仅仅给...
    陆上行舟i阅读 9,465评论 0 11
  • 废名的小说太像散文了,作为一个不是很喜欢景色描写的读者,废名的作品令我由来已久的偏爱情节发展,刻意过滤了描写类文字...
    王家人宁阅读 4,980评论 0 0
  • 废名小说艺术随想 作者:严家炎 只爱读故事的人,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的小说里少有扑朔迷离的故事。 读惯了一般...
    Grace_97ba阅读 5,386评论 0 1
  • 文学史谈及30年代的现代诗人,废名的篇幅只占了一小段。偏爱他的一首《掐花》,又搜罗了一些文章看。写诗如散文,写小说...
    泡泡熊popo阅读 6,568评论 0 9
  • 花花世界,花花心,花花肠子,花花人, 花花金钱,彩溜溜, 纸醉金迷,不过时; 花花世界,花花情, 牵挂已久,我的爱...
    李修竹阅读 2,454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