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之含義:
[明] 指道名、無有、始母、妙皦四個兩者。
同之含義:
[明] 有無皆本於道元,同乎先後天,同出乎玄竅;萬物之生老病死,無一不同,無非絕無,有非定有,有生於無,無生於有,無中生妙,有中生皦,皆本於道。無,不可謂有為道;有,不可謂無非道。萬有一無,一無亦無,無中不無,同盡此道。
[悟] 人雖有欲,實亦無欲,是欲不欲也。故其觀無,非純觀無,是觀虛無體中,含有造化生物之妙。其觀有,非純觀有,乃觀萬有物象上,存有虛無妙道之理。是則觀不觀,有無並觀;用與體,互為表裡;始與母,如環兩端,復歸為一同體矣。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也。
異名之含義:
[明] 意謂虛無道體,既生出有形之天地萬物,而有,不能生有,必因無以生有,無不自無,因有以顯無。因此有無相生,其象不一,生而異名也。故異名者,後天人心所欲,可變可易之事也。
[悟] 常人欲念,動而愈出,恆由心分,所生各異,故善惡之名亦異焉。如人欲從有而出,其情不返本,則氣濁心煩,性惡身亡。如人欲從無而生,其情可返本,則氣清心安,性善長存也;故人能無心入虛,萬物歸一,則異亦不異矣。
玄之含義:
[明] 玄者,赤黑色,本示幽暗深遠難明之義。此則謂冥窈,默然無有者。乃喻天象玄妙難測,道妙生生,道隩抽象,不能具體也。
而萬有一無,一無亦無;無非真無,無中自有,有非實有,有亦歸無,無中不無,一切萬化,皆根本於太極中,在有無妙皦間,同出於一母,不可得而名。雖有欲,實未有欲,雖名象各異,本實不異;故有無、母始、妙皦、太極,同謂之玄。
[悟] 大道之妙,非欲虛而虛自歸之。同理,人能虛而道自歸之。
玄之又玄之含義 :
[明] 宇宙一炁生光,因光稟炁。炁有強弱,光有厚薄,於是天中復有天。一分造化,衍生萬殊。
大道深遠,無所不極,道體玄而隱,道用費而隱,無為之始,不可道之說,不可名之名,無為之終,不可說之法。千條萬端,道不自道,法不自法,莫非玄之又玄,莫非妙中之妙。
[悟] 於此際,有無同觀,靜之又靜,定之又定,忘心忘跡,至於虛極;則虛裡藏真,見道中道。無中生有,得妙中妙,變化無窮。知神中神,眾妙之門;知真中真,身中身,則有相色身,無相法體;皆絕有無之名,且亦消玄妙之跡,是為玄中之玄。
眾妙之門之含義:
[明] 妙者,玄中之玄。門者,出入之戶,歸根之所,性分之處,天人之際,即道也。
[悟] 致虛靜,守淡泊,絕智巧,而抱一為天下式,則有百千妙法,從此道門出入,而用之無窮矣。
忘懷泯物,彼道之可道、不可道;名之可名、不可名;及法之不傳,而可傳;皆一之於玄之又玄之中。
動靜一源,顯微無間,包羅萬象,變化無窮,乃造化之根,無極而太極,眾妙精絕,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