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30天
原文阅读: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没有能力。”
启发思考:
孔子多次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的话题,《学而篇》 中,孔子说过类似的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焦虑,应该担心自己对别人不能理解。在《论语》开篇也讲过“人不知而不愠”,遇到不被人知,不被人理解,不受重用,甚至你付出了还得不到回报,别为此着急担忧。
可见,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是个重要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话题的反复出现,可能恰恰反映出孔子自身深刻体验过这样的处境和焦虑。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性生物,得到别人的理解,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接受,是每个人内心的基本需求。很多人的痛苦,往往就在于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接受。不过,首先要考虑的是,期望别人认同和理解自己的什么?是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还是名声地位。其次,如果不被理解和接受,当如何应对呢?是去迎合对方的标准要求,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底线。面对这些同样的问题,人与人的差别可能就在这几个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就不同。
孔子的答案是,不怕人家不知道我,只怕自己能力还不够。我们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能”是指才能本事。例如,孔门弟子中,冉求的艺,处理政事的才能,子贡的言语、机辨与说服力;子路的执行力、行事的果决,这些都叫“能”。
孔子培养学生因材施教,尽管每个人材质不同,但各有特长。孔子在强调人格修养的同时,也不偏废实际才能,弟子们都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孔门弟子个个都有才学、有能力,绝不是只会读书记诵的酸腐书生。真有本事,还怕别人不知道么?
张居正解说:人之处世,常常不满的就是自己名气还不够大,知道我了不起的人太少!但是,这并不足为患。真正的大患,是自己的学问修养还不够,实践能力还不足,这才是我们的忧患,这才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如果别人把你看得太高,结果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那才需要忧虑呢!
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能”,未必能得到赏识认可,获得发挥才学的机会。孔子身处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自己奔走于各国,数十年也没能真正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学生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有时好像也是给自己打气。在外界环境不接受不认可时,“君子”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原则,严守道德底线,不会因为要想求名誉、求上进的机会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底线,要经得起“人不知而不愠”的考验。
此外,如果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痛苦的人,能多去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也就不会为自己不被人了解而愤懑了。因此,要愁的不是别人不了解我,是我的本事还不够。
孔子反复叮嘱弟子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既是告诫他们人生智慧,也是开解他们受挫不满情绪,鼓劲打气。不必去考虑外界因素、别人的评价,这些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去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夭寿不贰,只求自己上进,不求速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做好你自己,提升修为和能力,不断进步,机会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