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虽然不近,却也算不上远。
那时候年纪虽小,步行大概二十分钟也能走完。
但再近的路也有不好走的时候。
雨下的大了,路面就会有积水。况且我记得那里并不是路,是一段高凸不平,土质松软的甚至有些低洼的树林地。
在我的印象中,每逢阴雨天气,这里就会有积水,每逢有积水,在我看来都很深。
因为我看不到水下的路况究竟如何,而且也从来不记东西。身边的伙伴都能跟着印象去走这段路,我却不能。
每当积水深一点,这段路我都会栽一次,可想而知这该有多蛋疼。
这蛋疼的回忆却从来挥之不去。
一个人倒在水里,不但裤子衣服会湿,头发身体也会湿。
但这些都有干的时候,而裤子衣服干了之后,跟原来并无两样。
然而我的书包和书也会湿,有些东西湿起来是会变形的,书本湿起来就会变形,而且还会散落。
回到家我不但得换衣服裤子和鞋子,连明天的课都不好意思去上。
外边刚下过雨,天还阴着。
我看着我妈在阴凉的屋子里把每一张脱落的书纸规规矩矩的摆放到桌椅上。
书纸被水浸湿到一定的程度和时间后,很容易就会分裂,你想毁灭它,有时只需要轻轻一戳——也许轻轻一戳都有点重了。
然而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发现我妈有毁坏任何一张书纸,倒是我不知所谓的弄丢了一些,还被我妈骂过。
那时候文化还很受人尊重。
想要把书纸晾干,至少要到明天中午。
当然,因为天气的缘故,也许到了明天中午也不会干。
这直接导致我明天一整天都不用去上学了。
我记得老妈在昏暗的时候,终于把干了的书纸对好业码,一针一针的缝了起来。
我并不满意,尽管老妈已经尽可能把它缝的好看一些。
我对任何事物的美观程度都很苛刻。
湿了之后晾干的纸,被这种纸用针线缝出来的一本书。
你们可以想象那是什么形状的。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羡慕别人手里的书本。
他们的书本虽然不算新,但也不难看。我的书虽然保管的好一些,但却已面目全非,即使本来不难看,现在也已不堪入目。
我内心是比较较真儿的,上学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虽然那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好。
直到我被开除那会儿,对于学习好的同学来说,我的书本新的不可思议。
因为从来没看过。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质的改变。
一个是心态,小时候我虽然不懂上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还是会认真对待这件事。很可惜这种心态只持续到了六年级。
从七年级开始,我从一开始的三好学生变成了班级里的混子。
书不看,作业不写,上课不听讲。每一种行为都是对以往自己的不尊重。成绩从此一落千丈。
人是会变的,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变。
也许一个人步入青春期后,已不记得自己小时侯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步入中年后,已不记得少年时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也可能因为一件事而变。
变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有好的进来,也有坏的进来。
这各种变化也因人而异。
只有一样东西其实本不该变,却是人变得最多最毒的,这样东西就是初衷。
慢慢的我回头发现,那个藏在我心底永远长不大的小孩,我再也看不清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