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名称的故事来源: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
这个国王性格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祈求爱神赋予雕像生命。
爱神很感动,满足了他的要求。皮格马利翁真的精诚所至,如愿以偿。
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我的切身体会便是在找工作这件事上。
我出生在南方一个小乡村,在来上海之前,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的四线城市。后来由于爱人对魔都着了魔,执意要到此落脚。于是为了爱情,背井离乡来到大上海。
在来上海前,几乎没跨出过咱们的省界半步,但是通过报刊杂志及电视剧对魔都还是略有了解。其中最期待的想必就是当个白领咯,(尽管现在叫你白领可能不那么让人喜欢,但是十几年前的白领,头颅还是昂得很高的)。
于是常常在头脑中想象自己身穿得体套裙,脚踩细细大高跟鞋,走起路来发出响亮的“Koko”声;胸前挂着某世界500强公司亮眼LOGO的胸牌;讲话时不经意间混入“anyway”、“banlance”、“SCM”;不时在空中飞来飞去,累积的里程足以兑换孩子寒暑假外出旅游的机票......
还真是,来到上海的第二份工作便将其变成了事实。
在繁华市区那幢高级写字楼里工作了很多个年头,伴随着公司从零到走向辉煌,在公司业绩开始直线往下掉的时候,开始对这种生活心生厌倦,于是索性辞职回家。
在家调整了一段时间,计划着重返职场。
对于新工作,头脑中描绘的场景是:公司属于朝阳产业,初创型公司,有期权,和老板彼此信任,在未来的十年里,我尽自己所能辅助公司稳步成长,公司也能回馈给我足够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就在我计划复出的前两个月,接到一个前同事的微信,说XX公司需要你这么一位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人,于是把我的电话给了XX公司老板。
先电话彼此了解一番,然后约了正式见面的时间。见面后聊了一个多小时,彼此都很满意,于是一切OK。新的公司除了远一点,其他的条件几乎都符合我的预期。难不成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我想是的。
在仔细思考了一番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工作中的作用,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有了这个想法,行动上也会为此而提前做准备。
就比如在来上海前,知道自己原来的水平是几斤几两,于是在确定要来上海前的一年时间里,我努力学起了英语,考了各种证书;而在最近这份新工作前,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智慧,甚至花了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哲学。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当你认为一件事情注定会往不好方向走的时候,你便降低了对这件事的努力程度,导致事情真的往不好的方向发展,验证了预言,踏入恶性循环;
当你认为你就是比别人优秀的时候,你会要求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从而真的比别人做的多,然后获得激励,验证了预言,踏入良性循环。
希望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梦想,并有为梦想而持续努力的行动!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往期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