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抱抱满周岁的时候去打预防针,哭的惊天动地,把别的孩子都带哭了,她奶奶在旁边,不想让她哭,就朝屋子里的医生比划了一个打的手势,还一直说:打她!打她!
孩子被奶奶的动作和语气吸引了,愣神忘了哭了,我赶紧喊住奶奶,告诉她不要再说了。奶奶很不理解,纳闷地看着我说,至少孩子不哭啦!我说,首先你这是一种误导,孩子会觉得医生是坏人,觉得打针是一件坏事,以后会更加排斥打针,害怕医生。况且,她被针扎疼了,哭一会儿不正常吗!奶奶听完也不再言语了。
祖辈特别看不得孩子哭,其实有很多父母也不喜欢孩子哭,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总是孩子一哭就想尽一切办法止住孩子的哭声,或哄骗或教训或许诺或威胁,那些再哭大灰狼就来给你吃掉了,宝宝长大了不能老哭了,你要是不哭就给你糖吃,再哭我就不管你了,都是嘴边的话。
可是,孩子哭不是很正常吗?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他们不会说话,哭是很重要的表达方式,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看护人,可以从不同的哭声中判断出宝宝是饿了、困了、尿了或者不开心了。连哭都不让,那么怎么交流呢?
其实孩子哭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及时判断他的需求,猜对了,他很快就不会再哭了,应该不会比你想尽办法止住孩子的哭声慢多久。而且治标又治本,既解决了孩子的需求,也让孩子发泄出了情绪。
哭,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小宝宝只能哭,因为这是他们能力所及范围唯一可以做的事,成人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唱歌、奔跑、大喊、喝酒、骂人,无论是否是健康或者有害,都是情绪的宣泄。
允许宣泄情绪,才是尊重对方,因为认同=看见,看见=关注,关注才有可能尊重。你真正意义上看见面前的这个人,你很关注他,你才会知道,哦,他跟女友分手了很苦闷,如果他是你的好哥们儿,你可以陪他一醉解千愁;哦,她被上司无端责备很愤怒,如果她是你的闺蜜,你可以陪她一起痛骂惹到她的人;哦,她很伤心,因为她最心爱的玩具不见了,如果她是你的孩子,你就可以抱着她,告诉她,伤心就哭吧,妈妈陪着你。
如果你说:天涯何处无芳草;领导说话你听着就好了;不就是一个玩具吗,大不了再买一个。我觉得,朋友基本可以断交了,孩子以后也很难再跟你敞开心扉了。
这也是男女沟通的脉门,懂女人心的男人,会在女人想哭的时候,借她一个肩膀;不懂的男人,会在女人哭的时候,或忙前忙后处理问题,或口沫横飞摆事实讲道理!结果肯定是费力不讨好,自己还百思不得其解地万般委屈。
我们都会有负面情绪,内心强大或者有良好处理情绪的方式的人,可以自己解决大部分问题。可是普通人还是希望有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可以看懂自己,毕竟我们生活在一起,情感支撑也是一种需求,你关心我,自然会关注我的情绪,这也是我对你敞开心扉的一种方式。不是你作为丈夫会挣钱养家就没有别的义务了,不是你作为妻子只要能做家务、带孩子就算贤妻良母了,不是你作为父母只要好吃好喝把孩子养大就算爱护了,我们都需要被关注、被尊重,你首先得看得到我,我们才有进一步的情感交流,爱才会流动起来。
当然,这是对外的,对他人的情感需求,其实对自己的尊重也非常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我们如果能正确辨识自己的情绪,尊重自己的情绪,再能找到恰当的释放或疏导自己情绪的方式,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参考书目:《正面管教》、《被讨厌的勇气》、《孩子,挑战》、《第七感》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