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第三天,儿子的表现在学校升级
放学离开了队伍跑走了,爸爸去接的时候儿子没有在队伍里,安排好其他的同学的放学,老师返回学校去找他,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后来叫爸爸帮忙进去找,爸爸说提议去科技楼看看,果然他在那里。
身上又是一身脏兮兮,还有擦伤的地方,不用说,这一天过的又是着实不容易
老师跟爸爸说他现在上课铃响了不回班级,要老师去找,拆掉走廊画报上的东西,把图钉人在路上等同学来踩,跑去3楼攀爬很是危险。说如果孩子继续这样,那就只能家长进学校陪读。
我努力心理建设不想在发火批评他,但是还是没有控制住
开学三天,每天都是老师投诉他,我们批评他,晚上睡差点出现了尿床,能感受他的心理压力。
耐心?我又一次没有做到
耐心?老师看到他3天不入流的表现,都下令要陪读
焦虑的传递,着实让大人想尽快的找到有效的方法让他有立竿见影的改善
至于是10天,2周,还是多久,我不知道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他的母亲我都要相信他,哪个孩子的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是受大家欢迎的,可以按照大家期望的规则行事,哪个家长会纵容放任自己孩子不遵守规则。
自从家长要参与教育这个话题被无限放大化,家长就被死死套牢和绑架了。
孩子没有在期望的时间里改掉,就要赔掉家长,说孩子是你的,我不可能因为你一个孩子耽误大多数孩子,我表示理解
对于班级,我的孩子是52分之一,对于学校是几千份之一,你可以说不能因为一条鱼搅的满锅腥,但是对于我,他是我的100%,与老师和学校相比,我更是希望他可以好的那个人。
批评强调、陪读,你们给出的办法如果奏效我当然是乐意的,但是如果那些真的有效果,为为什么还要研究心理,还要发掘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老师搞不定了,就觉得家长是没有努力。家长们是放着方法不用,就希望让孩子遭受同学和老师的指指点点吗?
一个人都有优缺点,无论有再优秀的方法,再好的制度,你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无死角的人。就好像有些人练多少遍也不会成为书法家,但是可以要求字迹清楚;有些人在怎么训练也不会成为运动员或体育达标满分,但是我们可以保持锻炼身体的心态;有些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进清华北大,但是我们应该竭尽全。可是事实不是,你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像范例一样的字就是问题;如果你跳绳不达标,就说明你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学生;如果你学习平平就不值得被赞美。
儿子总是说上课很无聊,其实我也明白,如果说发自内心留在那里学习,并能老老实实坚持40分钟,我觉得真的要凭老师本事,要是没有学校规则在那里,以现在老师的水平,未必能留住几个学生。可是我们不能说什么,因为彼此都有软肋。
所有的成果都是迎合大人,兴趣班,组织的活动,都是要适合量化出成绩的。如果你带着孩子去泥坑里玩,孩子开心,但是这些不能成为这个班级或者学校优秀的砝码。
我表示理解,我还没有想好如何改善儿子的状况,他自己也很想自己是可控的,就好像我们大人也希望自己可以控制情绪,每天阳光开朗,但是这个理想化的状态,很难
作为母亲我会做他的出路,即便全世界都没有路,我这条路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