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哥哥通话的三小时 - 草稿

今天和哥哥视频了近三个小时,下午和晚上分别视频的。这三个小时,撇开嘘寒问暖,互相调侃的不算,我们只说了一件事。关于继续读书的问题。

之前我记着我说姐姐开始自考了,我觉得她那份毅力和这个时候的选择让人很动容。于是最近我们一家打算劝一劝那个只读完了高中,职高的哥哥。考一个证书,或者提升一下学历之类的。于是呢便有了今天长达三小时的谈话。

“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

如上所说,我哥哥他安于现状,他觉得现在这样就够了。他的现状是什么呢——一个普通电子厂的职工,一个没有任何学历要求便能去的地方。

我问他为什么不想改变,他说改变的成本太大,他是一个不喜欢风险或者说冒险的人。而我,在他看来,我喜欢冒险,一直在追求改变。他说:假如有一份试卷,有个题,就AB两个选项,你做错了扣分,做对了得分。你会做吗?我还没回答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不会。我想了想,我觉得他建立的条件不完整,于是我反问他,那如果你已经得了95分,做对了得5分,做错了,减5分,你会做吗?我以为这世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选择做吧,因为这个失败的代价是我能够承担接受的。可他告诉我,他不会,于是我再改了条件,我问他,那如果,做错了扣两分呢?他犹豫了下,说,如果是张试卷我会,但如果是生活我不会。可生活不就是那张试卷吗,在我看来,提高学历,甚至不是投资,比较投资有亏有盈,而是买卖,是一手交钱,一手得货的买卖。不能说稳赚吧,但能保持不赔。所以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何乐而不为呢?

他只告诉我他不想要改变,可我到底是没弄明白为什么?明明很明显感觉到改变后大概率会更好,怎么会因为小概率的小风险放弃大概率的收获吗?

“对,是这样,我有我的责任”

我感觉我实在没办法从他自己下手了,期间我们翻来覆去关于上述论述还说了许多,总之就是一个结论,我不想改变。于是我打算换个角度,例如他更好的生活,约等于更高的工资水平约等于我们家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他跟我说,他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追求,感觉就是最最最最最最朴素的吃饱穿暖就行,或许只要吃得不太差,穿得不算破那就是能接受的。我问他就不想出去旅游吗?他只说我想不明白那有什么好玩的。

于是乎我搬出爸妈来,坦白讲,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更多的为自己而活,可那个时候我希望他考虑到更多的爸妈。我说,你现在对更高生活的追去就是对我们家庭生活质量的追求,你总不能让爸妈一辈子都走不出那个圈子,看不到外面的风景。或者换句话说,你应该要回报爸妈!这是你的责任!

他肯定着说,是,这是我的责任。我可以只留我的生活费,把剩下的所有都给爸妈。

我还能怎么说呢……那没办法给他们好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性格的不同了”

我们一块长大,互相陪伴着十几年都在一块,可我俩性格大相径庭。概括起来有点,他是社恐,我是社牛。可我俩的生活环境没差,爸妈也没什么偏爱。难道真是基因决定的?

哥总结来说就是,我的性格更像爸,他更像妈。

我和爸的不同在于,多年的知识的学期让我多了些理性,哥和妈的区别在于社会的磨砺加深了他的闭锁。

哥觉得因为性格不同,我没办法感受到他那种状态,那种也许是不敢冒险,只求安稳的状态;而他理解我说的每个字,却不可能做出像我所鼓励的那样的尝试。可我在不断追求一些所谓的提高的时候,又怎么能说是冒险呢,我也只是在找我的安稳呀!

“是的,我好想没有什么兴趣了”

我感觉他活成了一个没有思考力的机器。这样说,好像很过分,可当我们聊到兴趣时,他说他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了。

他不理解那些爬山的人享受的是什么乐趣,不懂逛街的人沉醉于何(这个不理解倒也能理解),不明白那些虚无缥缈的游戏有什么值得投入。他的生活就是流水线加吃饭睡觉。

以前,我们可以一块打打球,跑跑步(也许会跑步,不过我实在不喜欢)可现在他不再喜欢这些了。大多东西对他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没有电视剧,没有音乐,没有运动,好像都能过的去。

可这样每天都重复一样的生活的意义在哪儿呢?

我不知道我试图去改变他既定的价值观对不对,我也只从我的考量在去劝一些事情,就像是“你在教我做事啊?”,坦白说那样安稳的生活也没什么大错,只是这样的生活好像没什么奔头,的确是没奔头的,根本就没有追求嘛。

一通电话罢,我什么也改变不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