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培训转型线上系列:如何做好学习型社群?

最近,培训行业的典型动作,线下转型线上,各种网课,各种直播课,各种线上训练营,风风火火,线上学习的浪潮滚滚而来。但是,99%的人都没掌握做学习型社群的正确姿势。

十三年前的清华课堂上,某个老师问:“群体和团队有什么区别?”五花八门的回答记忆模糊,但是老师的解释我至今印象深刻:

“群体,乌合之众,众人有众人的想法;团队,大家是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

有时候,很奇怪,有些话,一旦你印象深刻,无意识中,他就会影响你的行为。比如,

做学习型社群时,所有的努力只为了实现让社群的人“心在一起,劲在一处”。这个前提下,我把社群等同于团队。


什么是好的学习型社群?

估计你肯定有不少的群,也加入了不少的“社群”,群来群往,或许有辨识度的社群寥寥无几。

社群好做,做好很难。首先,我认为好的标准:

1、适配:

合适的人在一起,同频共振。

2、精致:

小范围的深度交流。

3、成长:

大家聚集在一起本质上都是为了收获成长,成长也是学习成果转化的直接体现。

如果,还要加一条的话。

4、信任:

目前,人与人之间最缺的就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彼此了解,了解和熟悉度相关,熟悉和交流频次相关,努力达到前面三个标准就会离信任越来越近。

如何做好学习型社群?

我在清华大学十几年,也许什么都会忘记,但是绝对忘不了他的文化,他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行为。

因此,我跟朋友说,清华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行胜于言”。

同理,在做学习型社群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社群文化建设,要事第一。现实是,最重要的事却极少有人做,大多数只是做了个“死”群。

提供一个实践思路,学习社群运营中,引领“群体”转变成“团队”的4个价值取向。

1、利己达人。

  要想成功的前提是先让别人获得成功。

2、知行合一。

  如果没有实践,学习是无用的”。

3、少即是多。

  相比广而泛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深度学习。

4、长期陪伴。

  这个陪伴是两个维度,一面是师生之间的陪伴,一面是学习者互相之间的陪伴。

怎样把价值观融入到社群运营中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实给出解题办法。

第一步:把概念拆解成行动步骤。

第二步:持续不断的宣传。

第三步:坚持做给他人看。


做好学习型社群有什么意义?

做教育投资的朋友问我:“现在培训行业有什么投资机会?”

我反问他:“你觉的现在的培训有做到行为改变吗?”

他久久沉默。

培训,培+训,目标是为了完成行为转变。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做培的工作仅仅组织一场你讲我听的讲座而已。

知道和做到十万八千里,做到和做成习惯又是十万八千里,这中间的距离就是机会所在。

而培训配合学习型社群运营绝对是最佳实践。

曾经做过一期结合学习社群运营的培训,做到过80%的人绩效大幅度提升(业绩倍增)。

曾经一朋友想明白了,注重学习社群文化建设,一年全国总代的业绩增长200%。

一个做时间管理的老师,天天在社群带领人打卡实践、交流互动,一年光线上课流水超8000万。

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希望培训对象有什么样的行为转变,通过社群,用心去做,会有很多奇迹发生。

在学习社群中营造环境,引导行为改变,相关理论依据,可以到《乌合之众》和《影响力》两本书中找答案。

根本问题解决了,至于如何引流,如何促活,如何......那些都只是手段。根本没抓住,你做再多的学习社群也只是一个形式,存在的价值仅是为了证明你曾经有做过这个动作。

营销方法可以复制,课程内容可以抄袭,商业模式有难度,社群文化更难模仿,而且是复利事件。

每天重复简单动作效能叠加产生巨大威力,然而,大多数人不屑做简单重复的事,他们总是走在寻找成功秘诀的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