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参加33km徒步挑战赛,说来惭愧,冠军组5、6个小时就完赛,咱却走了7、8个小时,现在要戏说冠军岂不是自找打脸呢?主要是源于冠军组被组委会取消了名次,他们不能参加颁奖晚宴。然后,该组有成员在各个群里申诉,引起大家的热议。咱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自然也要发表个人观点,不仅在群里表达,还要写点文字来戏说一番。
虽说是挑战赛,不过组委会也从未操办过,没啥组办赛事经验,难免会有缺漏,所以因参赛人员不来参加颁奖晚宴将名次取消并不算过分,即使有错,这个解释权在组委会,参赛人员不得有异议,将错就错,哪怕要更正也是等待下一次将该规则完善,不然,看似尊重冠军组,实则不尊重组委会。好比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更正过往的冤假错案,只能规范、约束今后的相应事情。
因此,咱评价这位揪住这个错误不放的人并不具备着同理心,看似很公正、大公无私,实则依然是放下自身的冠军利益(哪怕没有钱财奖励,精神荣誉也是一种利益),可见我们很多人一旦身处某件事情中就谈不上能公正,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既然是业余活动,即使冠上挑战赛的名头,咱也认为没必要分个一二三,从已参与的两三次徒步来看,较有温度的处理方式应该一路扶持着向前,正所谓:一个人无法走远,一群人才能致远。只要走完全程的话,发个徽章给予纪念。起码不会像专业的挑战赛那样子,非得为了冠军拼死拼活,必然会失去了社交休闲的初心。这点从争议辩论中可看出来,一定要拿到名次的人就认为因为未能参加晚宴而被取消名次是错误的决定,但从社交休闲的角度来讲,结束之后大家在一起才是关键,至于名次是次要的。
事实上,一个社群里的人及活动大多数是同向而行,彼此配合将整个社区做大做强,人与人在一起是竞合关系,绝对不是相向而行,那是一种斗争关系,资源有限,必定会将社群的资源分割完,早晚会枯竭,咱相信这绝对不是社群的初心,所以,组委员不可能保证没有错误,但可以保障大家都是付出贡献、投入资源。然而,为了一个所谓的冠军头衔却争得面红耳赤,只能说的确违背了社群的初衷,会将社群带往内卷的方向。
或许是大环境所造就,大家在社会里争夺惯了,内心早已养成了胜负心,一想到要输了就很焦虑,整个人会变得歇斯底里。然而,咱建议大家别太在意冠军,毕竟,冠军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总是样样都拿到冠军,结果肯定会让我们无比的焦躁不安。抛开冠军这个念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彼此的价值对等,需要彼此抱着付出的态度,如此才能长久地维系,否则,一旦有一方在索取或提供的价值不对等,肯定会导致关系失衡。总而言之,并不是你争夺了一大堆冠军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而是你能提供给别人一份价值对等的东西,可以是情绪,也可以是物质,才能拥有更为稳固的人脉。
能不断地为他人提供更多的价值,自然就是人们心中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