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部再次把“减负”二字提上议程时,竟然有人公然反对“减负”,认为给学生减负,会影响教学质量。其实,作为八零后,正是应试教育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上学时,简直是赤裸裸的应试教育,除了做题外还是做题,音乐、美术、体育、甚至劳动,都被取缔,因此,也造成了我的终身遗憾。如今,虽然做了老师,但五音不全,身体素质较差,能上课,却不能进行简单的作画,要说劳动,那就更谈不上了,我连基本的养花种草都不懂会,也从来没有种好过一种花,然而却极为用心。
现在,除了考试尚且拿手外,其它一无是处。时光倒回十几年,我曾经还是老师眼里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呢。记得上次同学聚会时,同学们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当时的学霸!”然后,再无下文,的确,至今回想,上学期间,我似乎很少记得有趣儿的事情发生,当同学们讨论那些调皮捣蛋的事时,我竟然百般羡慕。许是因为曾经没有叛逆过,现在成人了可劲儿的“叛逆”。我并不认为,我是教育成功的典范,甚至成为应试教育失败的典型教材。因为上学期间太过顺利,基本没怎么受到过老师的批评,等到走进社会时,没有半点承受挫折能力,所以一直耿耿于怀,郁结于心。
我特别赞成素质教育,发展专长,并对学生进行生活创意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多面体的人,而不是只有成绩的纸片人。在我看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根本就不冲突,谁说素质教育就不要教学质量?目前只有考试才是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一些不懂教育的人,往往把应试教育“妖魔化”,考试是正常的,但天天考、单元考、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小联考、大联考等,各种妖魔化的考试,直接把孩子们“烤”糊了。
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一切予以否定,将考试演绎到“白炽化”状态,也有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或者那点可怜的成绩,不惜一切手段。学生做过的试卷,教辅资料,堆起来,有好几米高。现在只要一个学习差不多的孩子,谁的背后,不摞着几米高的学习资料?然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能证明这个人受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孩子多半没有选择受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权利,这个权利的主动权在学校,学校价值趋向为素质教育,那么孩子们在除学习外的素质发展就多一些。学校价值趋向形式教育,那么孩子们除了学习,其它方面则相对滞后。
其实,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们都没有必要牺牲孩子。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走应试化的路子,还是素质化的路子,而是把孩子们教育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当然,好的教育前提是管理好自己,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己都无法管理,何谈对社会的贡献呢?
那么,素质教育也不仅仅是只注重音体美等,而不在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试教育也不只是只会考试,而屏蔽其它技能的学习。那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怎么又会引发社会如此大的关注呢?当国家提倡减负时,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学校、老师担心呢?
减负,应该减负。减掉形式主义,减掉有损于孩子发展的“伪教育”,减掉大量摧残孩子身心的变态要求。而把合理的、对学生身体素质有发展的教育,引进现当下的教育中。比如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戴眼镜的扎堆,有颈椎病的扎堆,有心理问题的扎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自然是人们过分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本身。有句话讲的实在,我们的教育还在,但是人却没了。
教育问题,是个大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具备独立的人格?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经常在家长会上讲这样一句话:无论您的孩子将来在什么岗位上,有多大的成就,我都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善良的、正直、仁爱的好人。
我这样的言论,经常受到同行的攻击。什么是好的教育?在我看来,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将来发展专长,而后做个会生活的好人。那么,教育又何必唱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出戏份呢?
这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话题。
2019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