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导论
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将替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基本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要内容及应用)
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纲领)
基本立场:
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基本观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学习马克思的意义:
观察当代世界发展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 科学性 2. 革命性 3. 实践性 4. 人民性 5. 发展性
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 存在与思维究竟谁是世界本源的问题,即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存在与思维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理由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根本及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 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了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引起质变。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三、量变与质变是互相渗透的。量变的过程中,存在着阶段性、局部性的质变;质变的过程中,存在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产生质变,在质变产生的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往复循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现实中存在的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