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鸭或许是我。总是拖延癌发作,计划好的书只读完1/3,思维导图上周末(03.10)晚开始动笔画了第一张,是被备课任务逼的——太多文字背不过,干脆画图——也是相当自信了,下笔就来,图虽丑,意思全有,逻辑也清晰——果然先学会再干起来,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我是大约知道怎么干,让活计逼得不得不干了,出手就不差,并且认定的事就能坚持。计划好的事情,什么扫除啦,健身啦,都能积极完成,到了要打开电脑翻开教材和教案的环节,就会给自己各种借口拖延,一会去吃个水果,一会无谓游荡,终于心理建设好,正要坐下来开工了,一条手机消息,看一看,回一回,然后思绪涣散,重复上一过程,这么一晃,一个小时没了,两点拖三点,三点拖四点,四点,额,该去买菜做饭了,晚饭后……洗澡,困,该睡了吧,于是周六拖周日,安慰自己好在周一还有个还休,来得及!寒暑假亦然,诶!在家办公远没有在单位来得效率高、注意力易收回,像极了小时候遇到题目不会做时的样子。反观上班时间,早晨写日志、整理好一天要做的事,优先采编,其次备课、找资料、改课件,干活的每一分钟都是高效产出,手环不得不每小时提醒我一次,该起身活动啦!
其实没有那么难,很多资料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灵光自然出现,什么地方补充个事例,什么地方安排课堂互动,话题是什么,什么知识点要扩充,明明白白。准备虽然充分,讲起来也会有些地方不连贯,原因1.课件框架没有事先提炼出来2.对课件的熟悉程度还不够3.课件和课本讲述逻辑有所不同4.深层一点的,对所讲的内容认同度有待提高。补牢办法:思维导图。暂定以课本“节”为单位,或以课件一“讲”为单位,一张A4纸刚好够画,课本与课件讲述逻辑不符的地方,两个版本各画一张好了,下周备课时开始试着用软件。从自己动手的体验来说,思维导图确实是个利器,画到第4张速度已经大大提升了。深层补牢办法,材料、书籍、观点,深入学习,内化之。
既然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利器,就坚持用下去,书读完,要点做摘录和导图,方法上完善改进,熟练掌握,然后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也用起来,发挥他们美术生的特长、帮助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工具、完成他们在本课考核中的合作任务,一石三鸟。这样就得做一个至少3次的课堂作业计划,按照“先给打个样让学生填补空白——给出一节内容让学生独立画——给出一个题目比如《我的生活》或《寻找生命的意义》自由发挥”这个顺序吧,要先了解一下他们对思维导图的熟悉程度,估计有会有不会的,准备预案,简单讲解和启发,随堂完成时观察指导,讲评阶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导图的思路和脑洞,然后对比我自己画的图,找出异同,教学相长。
被事情推着走,甚至跑几步的我,开学数周状态其实不错,每天都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多一份事情做,更激发了内在的动力,希望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向好,多做点实绩出来。积累下来的资料和经验方法,也为下一轮提升储备干货。
这几年的工作生活境遇引发了另一重思考,评价某甲某乙普通层面上的人生是否成功、富有成就,标准是什么?就身处的这一圈层来看,似乎身家几何、事业层级、婚姻美满程度、技能多少……都不是唯一标准,反而从自己内心的满足感来说,要由有份事业、有和睦家庭、有效社交、自我增值、能稳定输出应对各种常规非常规事件(或有未尽,想到再补充)这几项,每项满分100,组成一个叠加态,或许每个侧面只得60-70分,优秀都够不上,但叠加起来是几百分,如果其中有某方面缺失,比如婚姻失败、工作技能不足又无任何副业、那么在这一个方面就要损失掉100分。比照过去40年的经历来看,因为怕麻烦、认为条件还不足以承担、不愿面对竞争而回避的事,其实是在自我耽误。人生不能像做菜,等所有材料齐了再下锅,去试错、去调整、去做,在历练中成长速度更快,能胜任的也越多。不用怕输怕错,要求自己永远正确、永不出错本身才是大错。要证明自己是最强最对的,以期他人折服,是多么可笑。如果做到若干方面都能维系60-70分,维系多年运行良好,还有点积累突破,叠加态依然是几百分,那已经超出旁人许多;如果只有一两方面略超常人,拿个80、90分,但存在某方面、甚至某几方面的缺失,即挣不到更靠上的若干方面都在85以上、叠加大几百分的圈层,则会空落落不知所措吧。——所谓“高认知穷人”不知是否源自这种问题。求安稳不是错,但在安稳中忽略了发展的契机,贪图舒适、不肯主动努力,抗压能力差,知与行都无实质提升,是以“安稳”为庇护的借口,掩盖住的可怕的真相。从这个角度看,主动求变、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对自己不苛求、先完成再改进、不在动手前给自己上难度,用沟通和协作来解决问题,才是可取的。
虽然已经人生下半场,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但心气任然在,可突破的事情还有很多,继续努力就好。这两年耐心是真的磨出来了,摆脱各种思想钢印、摆脱各种掌控真的内耗我太多,常常在努力对抗的同时又提醒自己不要变得冷漠,现在终于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条路是自己探明白的,所以坚信,所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