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前赴新加坡演讲,结束行程之后,搭机直接飞槟城,与志仲在槟城会合。
与志仲从槟城到芙蓉,再到吉隆坡一同讲座,彼此聆听讲座内容,沿途偶尔聊聊天,偶尔一起吃几餐饭,谈话时间比在台湾还多。
志仲讲座中谈及成长,他的成长历程很快速,能力亦飞速的进步,因此影响所及广大,从台湾到星马港留下足迹。一日我们聊着认识的朋友,已有多位能进行「对话」讲座,且能带领「对话」工作坊,实属太可贵的结果。
由于我与志仲皆无组织,无团体深耕理念,从未想要发展脉络,或者想要推广到何样地步?如今有教师能办演讲与工作坊,端赖各地教师促成,不断地从我的讲座、工作坊,多次志仲的工作坊,还有教师热情自我共备而成,尤其最集中于学思达社群。
大马旅途中我深有所感,这批热情教师带动的对话练习,若能偶尔聚会讨论,彼此分享工作坊心得、创造的形式、对话的喜悦与局限,应该会让对话社群发展出深化的面貌。志仲听到我的提议,亦觉得此举实在可行。
这群对话的建构教师,将对话带至家庭、课堂与谈话,应会对环境有一点儿影响,何况是去演讲且带工作坊,我深信若是聚会,一定也能从他们身上学习。
前几天进成传来简报,他努力的推广对话,他带领的对话简报,融入了甚多创新的图像,我亦很想听听他的分享。
突然有一些心得感想,起因今天拒绝好几位谈话者,每天有那么多的人求助,我都请他们找专业心理师,因为我不是专业工作者,提供的是如老师的谈话,且已经排得太多了,但求助者不乏贫苦之人,即使如此也无法再接,因为即使是如老师一般对话,我也对谈话者有责任,并非一次性谈完结束了。然而在拒绝之余,我心里有很多感触,但是也只能如此。
我心思这群教师的带领,若能更深化更多分享,不仅我也受益,亦能将对话带入自学,对话的方式也会改变,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人,应该会有所影响吧!尤其我看着志仲的转变,他家庭的和谐发展,且他已经在教「对话」了,更有深深的赞叹。
这是在方才连续拒绝邀谈者,心灵正在琢磨着的当下,突然想起大马的行程,而升起的感触。
顯示引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