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以为,听什么样的歌,唱什么样的歌,与人无关,也并非“什么样的人、谈什么样的琴”。任性地不屑着那些仅凭音调和节奏就开始叨叨逼逼地评价、身不由心地激动,然后假装成滚客高喊着牛逼的滚犊子们
也曾一度以为,一个对乐理不懂、乐器不通的人用何逼格和论调来评价indie music。不懂funky,不听硬核,不玩金属,不知thrash metal,也欣赏不了哥特,只知道混迹于各种livehouse,学着别人一样,啸叫着“牛B”“XX我要给你生猴子”,然后在一个连民谣和摇滚都分不清的现场,模仿着周围的人金属礼 pogo 跳水 火车,混迹其中,然后以为这样就是开始亦或是走进了indie 的时代,因为想要迫不及待地抓住又一个时代浪潮中航行的船,或者只是船舷,生怕又被剥离在另一个已经过去的时空中。
于是,就开始了浮躁与孤寂混合的另一个青春。
但后来发现,要是真牛掰的音乐和旋律,即使普通的路人甲也会驻足聆听至单曲循环,虽然不会被改编成大妈广场舞的BGM,也不至于有某卫视“中国好观众”般的热泪盈眶和海狗式拍手叫好,但也能用点击量、下载量和播放列表说明态度。
原创的独立的好的调调总是会招人喜欢的,所以当大家都在听”痛反扭万逃 二舌ga海脑“的时候请不要再抱着”当小众变流行,似初恋做了鸡“的悲痛欲绝不撒手了。
其实回想起来是不是我们忘记了,真正的独立音乐真正的摇滚,除了独立和自由之外,还有一个词叫做”分享“,能被分享的东西,称其为音乐,也才有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意义。所以当一些披着伪摇和金属当外衣的滚犊子们,鄙视着他们所谓的民谣狗或嘲笑着流行乐,对不起,我是真特么想跳起来扇他两个大嘴巴子,噢,不对,应该是几个。
其实也是看到了姚贝娜的消息之后才慢慢的开始去想这些问题,一个好的音乐人,唱作人,无论是否小众、是否流行,作品是会说话,是会变成纪录的。就像连续两张《武汉之声》和一些线上线下众筹音乐一样,被记录下来。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批量下载的时代,只有好的才会被记录,被记住,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听,至于被饱和消费的神曲们,也只适合变成广场舞BGM,至于会回去买专辑收藏神曲的们,用一个陈赫的头像说:你是猪吗?
是谁曾经送给谁周杰伦的磁带
是谁拉着谁去看五月天演唱会
是谁跟谁一只耳机两人听苏打绿
是谁在陈所长现场打给谁说:你听
是谁带谁一起去音乐节pogo
是谁去livehouse撞见了谁
是谁和谁唱着”一撞南方开“
是谁告诉谁”我们就是这样的“
是谁叫谁听Metallica和Mono
是谁......
是吃辣条的我们你们。
音乐跟生活一样,都是主观题,没有标答。其本身就是一个
有包容性的多元体,如果独立音乐时代已经到来,你又如何能阻止小众变大众?
无论你是喜欢陈奕迅还是五月天
玩摇滚还是唱民谣
去迷笛还是草莓
听南无还是花粥
都请不要对对方竖起中指
操蛋的永远是虚伪和禁锢
牛B的才是青春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