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想带个喜欢的人去外婆家,让她们讨论讨论,一起吃饭摆龙门阵”。
这是昨天和弟弟聊天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到既震惊又触动。
震惊的是弟弟那么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居然能说出那么文艺和饱含深情的一段话。触动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似乎早已把初心抛在脑后,竟才又想起我和弟弟有着同样的执著。
不知是巧合堆在了一起还是上天故意安排提醒,昨天恰好也看了一篇文章叫做“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猝不及防的把我的思绪拉回了过去。
若要问我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把它定格在我童年时在外婆家度过的那几年。
不管时光如何模糊回忆,光阴如何蹉跎岁月,有些片段仍会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突然出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时刻,有时候会突然想起过去的某个片段,然后不自觉的傻笑,惹得身边的人诧异连连。
我依稀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过有两种笑代表是真的幸福,这是其中一种,而另一种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记忆中的第一幕是爸爸骑着摩托车把我送到镇上小学的场景。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小小的我面对陌生的地方和同学时心中的忐忑不安,以及面对所谓“街上”小孩时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以至于后来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以这样的心态开始,并让它困扰我从童年时期一直到成人。
至此,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有记忆的三年,而记忆中最深刻的只有外公外婆。那时舅舅还没有成家,小姨还未出嫁,我和弟弟作为家中唯一的两个小外孙可谓是受尽了宠爱。
外公外婆是那种中国旧时代的传统夫妻,外公天性沉默寡言,而外婆天生刀子嘴豆腐心。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外婆说些家长里短的事,外公一脸淡漠,只是偶尔点头附和,却是说不出的和谐。
在外婆家上学的那几年,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外公会给我5毛钱吃早餐。放学后,偶尔还会给我2毛钱。然后我会抑制住内心的狂喜,跑到校门口买两袋小零食。
当时内心的满足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即使多年以后,看着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最怀念的还是当初1毛钱的小零食。
人真的是一种喜欢怀旧的生物,在拥有的时候我们浑浑噩噩,而当失去后我们开始不断追寻,却发现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那种感觉,然后终其一生都迷惘其中。
晚上的时候,大家一起围在桌旁守着一个小电视,边看边聊天。偶尔我会在旁边写作业,外公在一旁指导。
我记得有一次,外婆调笑着叫我唱首歌,而我因为性格因素,只是扭捏着沉默。估计是觉得无趣,她便不再逗了。
后来,在遥远的北方上大学的我偶尔思乡时,每每想到那个场景,便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可以逗他们欢笑娱乐,体会有人承欢膝下的乐趣。
而这样的事情,小时候都做不到,更何况长大后早已失去童真的自己。
在未经世事的年纪里,我们就像一张白纸,干净纯洁,纵然随心所欲大人也只是觉得可爱。而经历世事后,我们变得唯唯诺诺,害怕犯错。
这样简单温暖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三年,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再过了几年,舅舅结婚,他们也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孙子。
第二次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寄宿在外婆家。
然而,那时的外婆家对我而言更明确的说应该是舅舅家。长大后的我已经懂得了一种感觉叫做寄人篱下,加上强烈的自尊心以及内向的性格让这种感觉在我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我唯唯诺诺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人,回去基本不说话,我怕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让他们不高兴。举手投足是满满的疏离。
可我永远记得晚上睡觉的时候外公依然会不动声色的为我盖上被子然后关灯出门。当时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么温暖。
后来我明白,那些看似平淡无常的生活琐事,却是不善言辞的外公表达关爱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时间拉回到现在,身在远方的我每年回家两次,见到他们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每次看到外公时,他都是临街而坐,守着家中的街边小摊,眼神看向街道,目光中是满满的落寞。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很想抱抱他,很想和他说说话,可是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在心中娓娓叹气。
长时间的离别并没有带走我们之间的感情,但是却总感觉被一种莫名的东西阻隔,想靠近,却找不到方向。
外婆也依然为舅舅操持着家中的琐事,很多人都劝他们说都这个年纪了,可以出去旅游享享清福了,但他们依然固执的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子女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或许为人父母大多如此吧。
最近一次见到他们,发现他们越发的苍老瘦小,和我记忆中外公外婆的形象偏差太多。我突然很害怕,害怕他们有一天离我远去,到那时,我心中的小小执念便再无寄托的地方。
这天,我做了一个很美丽很美丽的梦,在一个山清水秀充满花香的地方,外公外婆和蔼健朗,外公在园子里修剪花草,外婆在园子中的桌椅上缝补衣物。
我和弟弟带着喜欢的人跑向他们,喊着“外公外婆,你看我们带谁来了”,而他们欣喜的看向我们,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