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后门那块地方,是一片障碍设施,在我们没有学习之前,是不会去“玩”它们的。依稀记得,那有一个来回,全程包含爬方块、单双杠、障碍墙和独木桥等(全部的项目有点记不大清了)。这块地方稀稀疏疏的长起了草,似乎学校是特意使得这里的环境更野生,没有刻意去除草。这些训练过的痕迹,土面是被踏平的,局部脚踏不到的地方,草长得很高。障碍墙后面有几颗大树,翻过障碍墙,沿着小道,就可以走到水电学校里边去了。
这次开始训练越障碍了。老大先示范,然后分解慢动作。刚开始时我们就在一边尖叫,发出仰慕的“哇哇”声,他能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一个来回。而男生的弹跳力极好,他们似乎练习几个来回也就能掌握了全程。女生嘛,一开始,真的是一个障碍一个障碍的爬过去的,根本没法计算时间。不过,在训练了几轮之后,女生们也都上道了。
一开始对于我最困难的是攀爬障碍墙。隐约记得墙有两米多高,就是一块平面立着的水泥墙,什么辅助设施都没有,面上真是滑溜溜,一个能脚踏的坑都没有。我还专门去研究过那面墙,为何那么多人训练,墙上都不被踢坏。如果就是从单个障碍上来看,你很难就地翻过去。但是,没训练过不知道,这真的是很需要技巧的。
因为刚开始练的时候,每个障碍我们就是过一个算一个,但是其中,每个障碍之间都需要运用速度和加速缓冲的力量来提高下一个障碍的完成度。很显然,障碍墙根本不能把它看做是一个单独的项目,要翻过它,必须在它上一个项目完成之后,小步从慢跑到加速跑,到障碍墙前一步的距离,靠极大的弹跳力使自己的身体往上发力,左脚往墙上一蹬(助力),双手拉住上沿,右脚迅速抬起跨过障碍(这里很用腰力),动作要迅速轻盈,如果用力不当,很容易把自己拍到墙面上。
这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我反复实践了很多次,如果步数掌握不好,在障碍墙前那一步如果跨大了,会被反弹回来,如果跨小了,根本不够力量蹬上去。而且必须要算准脚步,左脚蹬墙,右脚攀墙,假如不凑巧来到这一步的时候,你只能出右腿,那就失败了。一方面是右脚发力蹬墙,左脚攀墙的力量是不如右脚的,其次是翻过去落地之后回程是要立即左转,如果是右脚蹬墙落地的方向是反的,这个在时间和速度上都会不达标。所以在加速到缓冲的时候自己要懂得匀脚步,这个特别重要。
老实讲,为了翻障碍墙,我还真下了很大功夫,膝盖都撞紫了,因为加速蹬上墙的时候,膝盖是跟着一起撞上去的。但是,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之后,真的越来越熟练,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能达到身轻如燕的效果,而不是一开始时自己把自己拍到了墙上,撞得咣咣响。训练之所以叫训练,要懂得掌握技巧才行。
后来我们计时考核,两人一组,老大按秒计时,我们都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每一组都达标,后来越障碍就像玩儿似的,轻车熟路。
也是因为学会了越障碍,自己也变得喜欢越障碍,一直在自我挑战。每逢周末,我们外出时选择走学校后门,每次都是顺便越个障碍再出去,都不会直接走过去,就好像成为了一个习惯。爬墙爬着爬着,也就成了高手。直到真正运用到了实际当中……
那是在一次暑假结束后返校,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月台,当时是准备乘火车,这正巧的是迎面碰到了一个同班同学阿坡,他家里人也来送他,真的很巧。但是这个站不是起点站,过路站,只停3分钟,这会上车的人太多太多,眼看列车员已经在前方吹哨,火车已经启动了,我还没排上,还拖着个大行李。没辙了,只能从车窗那往里爬。那时爸妈说要帮我顶一下,我二话不说脚一蹬直接翻进去了,都不需要帮忙。阿坡看到我爬他也只能爬,毕竟学到的本领不用,那只能看着列车从眼前开走咯。随后我翻进去后,爸爸帮我把行李从车窗递了进来。这阵仗真的有点像逃难……
妈妈说,在我小的时候,我们赶火车,时间来不及人又多的时候,都是抱着我把我从车窗往里递的,现在长大了,我自己会翻进去,训练过的还是不一样。
虽然这招叫学以致用,但从那次之后再没有运用过了。即便留着防身,即便留着备用,但后来再没实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