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结识了一个姑娘,人很好,活泼开朗,也很健谈,交流中能感觉出这是个从小就没怎么吃过苦的乖孩子。
作为一个外地人,这个本地的姑娘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不知道哪有好吃的,不知道该去哪买衣服,只要问她都会有合适的答案。
可不知怎的,感觉在聊天的时候总是会有些距离感,明明说话都是亲切友善的但是却总是有些陌生,细细想来也许是因为她太过“品牌化”。
她会清清楚楚的记得曾经使用过的每一样东西的牌子,每一个细节,服饰妆品暂且不提,可就连手中的笔、某宝上买的水果也有固定好了的品牌。作为一个不太接触品牌的“傻孩子”,短时间的沟通确实能长长见识,但长久接触下来就有些吃不消了。
02
活得精致固然是好,但是若将每一点都具体到细节难免有些过火,聊天时若对方也同样“学识渊博”还好,若对某一点知之甚少自然就会产生距离感。
说起来,生活中像这姑娘一样的人应该有不少,她们一直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不仅仅是让自己可以在工作生活中不受掣肘,更要活得让别人羡慕。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句从小就写在作文里的话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是这几个字实在是空洞,所以总要有什么来证明我们实实在在是向这个目标靠近的。
因此,这姑娘选择了品牌。
用品牌来武装自己,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她希望用品牌来展现自己的眼界,突出自己的见多识广,让自己在每一段交流中都能侃侃而谈,毕竟安利比被安利更能证明实力。
03
更高的消费水平,更好的生活方式确实是可以证明些什么,但是,这并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
其实,可以用来展现实力获取满足感的方式有很多,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标签来绑定自己。而且这也并不能证明什么,反而是给自己加了好多的条框,实在无趣。
每一种东西都用同一个款式还怎么体会不一样的快乐,若没买到往常的款式被别人问起又该怎么解释,若是没抢到热销的东西又要有多么遗憾。
看似活的高水平,其实只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看似得到了别人的羡慕,其实失去的自由比得到的更多。
04
活在这世上,当然会受到无数的目光关注,但是,人毕竟是为自己而活,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在别人眼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没有谁是完美无瑕的,其实若你想着给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也是挺难的一件事,所以只要尽力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做一个值得人尊敬的对手和朋友可比只会安利的人要酷的多。
不需要用物质生活来标榜自己的成功,与其用金钱堆砌不如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乐观而又努力的,这也比了解你用过什么品牌重要得多。
所以别那么在乎品牌,如果只是用来写字,那么晨光和百乐有什么区别呢?
最后,愿这姑娘能脱离内心的桎梏,恣意生活,愿她吃红薯和鲍鱼时能一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