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医学生的通病,谨小慎微,胆小怕死!
01
自打学了临床之后,学啥得啥病,担惊受怕成为了我的日常。
- 学习呼吸系统的时候,觉得自己那段长时间低热,我是不是得了肺结核,我的妈呀,要休学了。
- 学习循环系统时,自己的心脏时不时会痛,我是不是有变异性心绞痛,这可咋治呀?不会心梗吧?
- 学习消化系统时,自己便中带血,我是不是得了结直肠癌?完了完了,结果只是痔疮。
- 学习泌尿系统时,老觉得自己腰疼,是不是肾脏有毛病?得了哪种肾炎?完了完了,要肾衰了……
但是这样也好,有提前防范意识,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以,24岁的我开启了全身体检模式,决定每年之后都来查一查。消除顾虑,确保健康。
为什么会如此害怕?还不是因为在医院里见多识广:二十多岁得心梗的,得癌症的,得肾衰的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我室友他表哥还来我们寝室借宿一宿,第二天要去我们附属医院做增强CT,之前CT显示肝内结石,并且有腹痛和黄疸的症状。二十多岁,已经是不小的年纪了,身体经不起自己糟蹋了。
02
体检的时候,一切都还好。只是做肝胆脾B超时,发现肝右叶上有一个1cm左右的肝囊肿。我躺在检查床上,就开启了诊断模式,各种“浮想联翩”。
- 肝囊肿,哦,没事,较常见的良性疾病,不会死人;
- 只有一个1cm左右的,单发性的,应该是单发性的肝囊肿;
- 好像可以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我爸好像也有肝囊肿,难道是先天性的、遗传的?
- 好发于20-50岁年龄组,我过了年24,好发群体,尴尬。
- 还好囊肿长得不大,没啥恶心呕吐症状,OK,不用管它,回家观察。诊断完毕!
医生也说没啥事,我不放心还回家翻了翻最新版的《外科学》。
- 单发性肝囊肿以20-50岁年龄组多见,男女发生率之为为1:4;囊肿发生于肝右叶居多;
- 囊肿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含液量>500ml,甚至可以占据整个肝叶;
- 多发性肝囊肿以40-60岁女性多见,囊肿大小不等,可分布于全肝或局限于一段或一叶。
肝囊肿就是肝上有个囊肿,就像脸上长个包一样。先天性的肝囊肿最常见,并且生长缓慢,小的囊肿没啥症状,该吃啥就吃啥。一般都是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或其他腹部手术中发现。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压迫邻近脏器而出现食后饱胀、恶心呕吐、有上腹隐痛等不适症状。
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囊肿的首选方法。CT、MRI检查可明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形态和数目。多发性肝囊肿病人还应检查肾、肺、胰以及其它脏器有无囊肿(多囊病)或先天性畸形,并注意与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相鉴别。
03
一般而言,无症状的肝囊肿病人,不需要特殊处理。巨大而又出现症状者,可予以适当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囊肿“开窗术”或“去顶术”,多在腹腔镜下完成该手术。即经腹腔镜切除部分囊壁,吸净囊液后使囊腔向腹腔开放(弄破,然后吸干净)。
当然,直径5cm并出现压迫症状者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插个针进去,把囊液抽出来)。此法操作简便,不需剖腹,但容易复发,对不能耐受手术的巨大肝囊肿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即使不是啥大病,做个小手术也是疼得哇哇叫!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年轻,身体经不起多大折腾的。50多岁出现了心梗,追根溯源,20多岁的时候第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已经形成了,日积月累。新年没事,去体个检呗!